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禹湘在会上表示,通过对控排企业的走访,发现有一些企业,无论是在人才储备,还是在
碳管理意识方面,都很薄弱。但在履约过程中,不乏一些企业在能力建设、低碳意识、
碳资产管理能力方面表现突出。
“比如当时我们走访了华能,发现华能的高管非常重视
碳交易的发展,碳资产管理导向非常明确。华能有一个专门的碳资产管理公司,所有数据的统计、
碳盘查、核查以及
MRV政策的跟踪研究,以及交易,包括
ccer项目的开发都有专门的碳资产管理在集团内部来进行。” 禹湘举例说。
禹湘认为企业应当把配额当作资产来管理:“如果一个企业只是简单的把碳交易,或者是
碳配额当作一种现货的买卖,或者简单的看作是增加了示范成本,增加了财务负担,这样的话,很难让这个
市场非常顺利的进行。要用资本运作和金融的视角来看待它。”
张昕介绍,在国外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说像意大利的国家
电力公司,它参加了欧盟的碳交易以后,就是通过这样的低吸高抛,找准价格变动的规律以后,在碳交易市场第一个阶段基本没花钱,而且还有一部分盈利,完成了任务。
张昕解释说,“特别是像大型的企业可以很容易的做到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调配。”
与此同时,还需要把碳资产的管理上升为企业战略孵化的部门。“在中国它不仅仅是环保的
问题,据我们了解,在中国很多进行碳资产管理的部门都在这几个部门:一个是在原来
节能部门和生产安全部门,还有财务部门。但在国外公司很多是独立出来,和战略规划部门并列的一个部门来管理。我们其实要把应付改成应对,就会有很多的机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