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长期电力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全行业用电量的影响因素分解
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分为全行业用电量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其中全行业用电量占绝大部分。影响我国中长期全行业用电量增长的因素有很多,但从国家宏观角度和较长时间尺度来看,全行业用电量增长主要由经济产出、产业结构、效率水平和电气化水平等因素决定。因此,我们采用因素分解的方法将全行业用电量增长分解为:全行业用电量增量=产出效应+结构效应+效率效应+电气化效应。
产出效应是指由于经济产出规模扩大而产生的用电量增量,是用电量增长的决定因素,其大小完全取决于经济总量的增长情况。结构效应是指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所引起的用电量变动,产业结构向着高端化、服务化方向调整,那么结构效应就会抑制用电量增长。效率效应是指由于各行业效率变化所引起的用电量变动。效率效应既包含物理效率影响,又包含了经济效率影响。电气化效应是指由于各行业电气化水平提高所带来的用电量增长。一方面电代煤、以电代油”的能源消费模式使行业内部的电气化水平提高;另一方面,行业内部引入新的用电工艺、技术、设备等,也会使行业内部的电气化水平提高。
我们采用对数平均迪式指数(LMDI)模型对1996~2015年的全行业用电量增长进行结构分解,计算结果如图1所示。1996年以来,我国全行业用电量年均增量总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1996~2010年,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电气化水平快速提高,产出效应和电气化效应拉动用电量快速增长,年均增量由1996~2000年的601亿千瓦时快速增加到2006~2010年的2951亿千瓦时。2011~2015年,经济增速放缓,电气化水平继续提高,产出效应和电气化效应对用电量增长保持较强的拉动作用,但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效率效应和结构效应对用电量增长的抑制作用凸显,用电量增长有所放缓,年均增量降至2734亿千瓦时。
总体来看,产出效应是拉动用电量增长的决定因素,电气化效应也是促进用电量增长的重要因素。效率效应在多数时期节约数量可观的用电量,削弱了用电量增长。结构效应早期对用电量增长影响较小,但随着近年来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对用电量增长的抑制作用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