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关注重点

2014-8-4 12:16 来源: 中国碳交易网

       低碳经济自身公共性和投入产出不对称性等特点,加剧了社 会公益性与成本内生性、收益潜在性与风险不确定性的脱节,这 些决定了推动低碳经济发展需要外力来围绕政策导向进行激励和 约束。尤其是碳交易市场碳金融产品,作为新型金融市场和风 险不确定的金融产品,发展初期更需要外部宏观政策的支持与激 励,然而目前对发展碳金融的政策激励与支持较为不足。例如,财 政与税收政策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支持与引导力度有限,有资料显示, 在中央4万亿经济刺激投资中,仅有2100亿是投资与低碳经济相关 的产业,占5.25%左右,同时税收上也未出台对开发清洁发展机制项 目以及碳金融业务的优惠减税措施。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充分发 挥金融在资金筹集、市场交易、信用升级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的 优势,但金融作为一个产业存在风险收益权衡,为更好地解决金 融手段的市场失灵和低碳本身的成本收益脱节。需要财政出台相 关政策提供必要的激励和补偿来对金融进行诱导和撬动。

        我国处于经济转型阶段,经济与人口增长、产业结构尚不合 理等都会推高温室气体排放量。我国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的 目标,国内节能减排任重道远。考虑到当前中国尚未成为国际气 候协议的强制减排国,而是全球第二大碳减排量输出国,在中国具有买方市场的绝对优势时,应该尽快掌握国际碳交易的定价权,提升议价能力甚至拥有定价权。可以说,发展低碳经济,开发碳 金融,是减少国内社会福利损失、维护国家利益的必然选择。借 鉴国外金融机构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探索,下一步国内金融 支持低碳经济应在以下方面重点关注和深入:

     (一)拓展金融支持低碳经济的覆盖领域

       目前碳金融相关政策多关注高耗能、高污染的的工业产业,农业和服务业碳金融问题同样需要关注。开发适合农业低碳发展的碳金融产品,如设计森林碳交易、有机碳交易、节约型农业技 术碳交易、循环农业碳交易等。探索发行农业碳债券筹集资金, 用于发展节能农业、节水农业、循环农业等低碳农业技术、生产 及流通的各个环节。依据低碳农业的特点,创新农村绿色信贷产 品,为农村农业的发展提供信贷服务。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创新 低碳服务业金融产品,增加信贷规模和比例。对于应用低碳技术、 清洁能源的低碳服务业给予适当的信贷优惠。

      (二)创新低碳投融资产品和拓展碳金融业务模式

       借鉴国际金融业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营销方面取得的 丰硕成果,鼓励国内金融机构积极创新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尤其 是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应大力进行碳金融创新,在防范风险的基础 上加大将低碳经济项目作为贷款支持的重点的力度,并积极发挥在 支持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融通、中介服务作用。

      (三)重点发挥资本市场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支撑作用

        证券市场上,低碳经济上市公司数目占比较低,在符合上市 准入条件的前提下,证监部门可以为低碳经济企业建立上市的“绿 色通道”,增加低碳经济企业比例,推动低碳经济发展。鼓励开发 中长期的低碳企业债,满足企业中长期资金需求。探索开发金融 衍生品,如碳远期、碳期货、碳期权、掉期、指数等衍生品,以 应对碳交易政策性、技术性风险,满足市场对金融工具的需求。

     (四)构建完善的碳金融发展平台和碳交易市场机制

       碳交易市场的建立与完善是发展碳金融的基础和平台,主要 有三个方面:一是在整合各地环境、能源、碳排放权交易所资源与 经验的基础上,搭建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平台,发挥交易所信息服务 平台、价格发现机制等作用。包括继续完善CDM一级市场,积极鼓励参与碳交易衍生品市场的行为,建立健全CDM二级市场以及其他自愿市场,并在条件成熟时推出配额类碳排放权交易,建立真正 意义上的碳交易市场,减少国内外碳排放权的价格差异,提高我国 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上的定价权。二是要建立国内碳交易市场标准 与制度,扩大参与主体的范围,例如,北京环境交易所于2009年推出 的国内第一个碳交易标准——熊猫标准,整体设计向促进市场、向 工业补偿农业、城市补偿农村、东部补偿西部、高排放者补偿低 排放者的方向发展。三是培育专业性的评估、技术与法律咨询等 中介机构,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在碳交易市场中的参与程度,尤其 是要鼓励商业银行开展咨询、财务顾问、担保等碳金融中介业务, 克服市场供求方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问题,有利于提 高企业进行碳交易的积极性以及市场的活跃度。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