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环评“放管服”改革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效?
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减少,企业税费负担普遍降低,事中事后监管得到加强,政务服务不断优化
中国环境报:环评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您感觉到最困难的地方在哪里?
黄泽元: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地方政府释放了大量的权力,但是企业并没有因此感到办事方便了。查找原因,放起来简单,但接得住难。一纸文件就能放下去,但不是放下来就能接得住。市县两级的生态环境部门人员少和技术力量不足的
问题,直接影响了“放管服”的效果。
对此,张掖市做了几个重要的改革:把原来的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从自收自支单位改成了全额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招考了6个人,两个大学生、4个研究生,全是环境工程专业。同时,我们组建了环评专家库,鼓励生态环境系统的人员考取环评工程师,考到环评工程师的一次奖励5万元,每年政府补助3万元,现在全市有42个人在考环评工程师。这些
政策主要是为了解决当前的
难题。此外,对本市生态环境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按照规定参与项目评审,评审费按照社会专家的50%执行,解决了我们自己的技术人员不敢评,大量从外面请环评专家这种费时间、费精力的问题。
中国环境报:从目前来看,环评“放管服”改革有哪些成效?
黄泽元:就环评改革本身而言有4方面成效。一是评估类项目大幅减少。原来由省、市审批的大部分项目的审批权限下放到县(区)后,有效解决了投资领域项目审批和环评审批权限下放不同步的问题,保证了项目建设的快速推进。改革以来,已为2836个项目办理了环评手续,其中备案类1961个,审批A类285个、B类590个,69.1%的项目直接进行备案管理,20.8%的项目取消了专家评审,实现项目技术评估、审查审批更加科学、合理。二是环评时间大幅缩短。通过下放审批权限和实施分类管理,简化了审批程序,缩短了审批时限。实行备案的登记表项目,业主在任何地方当天就可以完成网上在线备案,较过去缩短了15个工作日;审批B类项目可在8个工作日完成审批,较过去普遍缩短了近20个工作日;审批A类项目最快可在1个月内完成审批,较过去可以缩短两到三个月的时间。三是企业负担大幅减轻,项目环评审批费用企业“零负担”,同时缩短了时间,隐性成本下降的幅度更大。四是环评监管全面加强,实现了两个100%,即县级对所有项目的监管100%全覆盖,市级对审批类项目监管100%全覆盖,对县级审批的30%的项目进行抽查监管,环评监管全面加强。
就全市“放管服”而言,以环评“放管服”改革的试点带路,全市“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减少、企业税费负担普遍降低、事中事后监管得到加强、政务服务不断优化,确保了经济总量稳中有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民生保障持续加强、生态建设有力有序、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张掖经济社会正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