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
碳排放权交易
市场自去年12月启动以来,一直按照原定“三步走”路线图处于稳步推进中。各地
碳市场的监测,报告,核查以及系统建设等工作有序开展。
除了常规工作,今年下半年开始,一系列和碳市场相关的重要消息不断传来,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今年8月初,生态环境部印发《三定方案》,明确指出生态环境部将承担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和
减排职责。8月中旬,蚂蚁金服宣布入股
北京环境交易所。9月初,生态环境部在京组织发电行业参与全国碳
排放权交易市场动员部署会,进一步明确了碳市场的下步工作方向。9月中旬,人民日报刊文大篇幅介绍了碳排放权交易原理,历史演进及现状。如此多的碳市场利好消息和积极信号不断传来,让越来越多的人重新开始对碳市场抱有信心。
面对稳步发展的碳市场,控排企业作为市场参与主体,在如何做好碳排放管理,如何更好的进行履约交易,使得碳资产保值升值等课题上,是时候要重新捋一捋思路,好好考量一番了。
由于参与碳市场的企业多数为集团企业或隶属集团的子公司,笔者以集团企业为例,总结如下关于企业
碳管理要点:
一、明确角色架构
碳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应当契合企业的组织架构。集团公司可设置专门的碳管理部门或成立碳资产公司来管理
碳交易相关工作。其次,碳管理作为涉及全集团生产、经营、财务、市场等方方面面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应当由集团领导授权并统一调度,明确各子公司在碳数据报送、低碳类项目审批、低碳考核等方面的具体责任人,并配合好
碳资产管理部门实施碳管理相关审核工作。
二、摸清“排放家底”
摸清碳排放数据是企业碳管理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大多数企业都有每月记录生产情况的生产月报表,以及能源、物料等统计数据,而碳排放量的核算主要就是基于这些数据。集团公司可要求下属子公司每月上报碳排放数据,并由碳资产管理部门统一审核、校准及分析,以便于及时发现生产以及数据核算方面的缺漏及异常。必要时,可由碳资产管理部门为各子公司设立减排计划,明确减排目标,并设置相应的考核及奖惩制度,以便于更好的约束集团碳排放。
三、理清资产流转
碳排放数据的
问题解决了,下一步则是理清集团碳资产流转。碳资产就是真金白银,容不得半点差错。而集团碳资产涉及外部交易,内部调配,发放,履约等多个环节,加上成本及利润的核算,整个环节十分复杂,需要建立起清晰的“碳账本”来记录每笔碳资产的变动。同时还需要将碳资产进行会计处理,纳入公司整体经营核算。
四、关注交易动态
除了关注集团内部的碳排放及配额流转,集团碳排放管理部门还应当关注市场动态,包括试点省市,区域市场以及国家市场的最新交易情况。要充分了解市场规律,及时把握碳价变化,并进行配额低买高卖操作,从而在市场交易中实现收益最大化。
五、管好低碳项目
企业想在碳交易市场获得先机,一方面是通过低价买入获得更多配额,另一方面则是通过
节能降碳来减少履约所需配额。而节能降碳一方面依赖于企业良好的碳管理,另一方面则需要通过开发优质的低碳类项目来帮助企业减少碳排放。常见的项目包括
ccer开发、合同能源管理以及各类减排技术项目等。企业需要对于这些项目分门别类做好登记及跟踪管理工作,尤其需要对于项目产生的效益及投入的成本做好统计,这样才能让低碳项目发挥更好的作用。
六、降低履约成本
履约是每个企业的必选动作,然而能否履约,以及如何履约才能使得整个集团成本最小化等问题,需要纳入碳管理工作并进行综合考量。首先,碳管理部门在日常的碳管理工作中,应当对于国家向集团免费发放的配额量准确预估,明确集团各子公司履约所需配额量。这两个数据明确后,再对比目前持有的配额,就能对于集团配额是短缺还是盈余有了判断。配额短缺则需要购买、调配、抵消,配额盈余则可以通过出售获得盈利。同时,碳管理部门应当充分把握和利用国家自愿减排项目的配额抵消
政策,实现低成本履约。
碳管理是企业参与碳交易市场必须面对的课题。笔者通过上述六点企业碳管理的简单总结,希望能够抛砖引玉,让更多人关注并切实参与到企业碳管理的工作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