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进,实现能源节能提效?潜力在哪里?
杜祥琬认为,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中央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强调从追求速度、贪多求大转向求质量和效益。目前,高耗能产业如
钢铁、
水泥、煤电这些行业,整体都在低效运行,煤电厂每年运行时数只有约4000小时,而实际可以运行6000小时。由于这种情况挤占了一部分新能源发展空间,导致弃风弃光弃水现象严重。仅2016年,我国西部五省区的弃风率高达约33%。
其次,开发
节能技术。目前,我国有的煤电厂1千瓦供电要消耗310多克煤炭,但是做得好的煤电厂只消耗275克煤炭,如果全国煤电厂都进行技术改造,运用节能技术,那么仅这一项就能节省煤炭15%以上。在
交通节能领域,
北京市交通部门的一份报告显示,北京堵车造成的浪费占到北京市GDP的7%。建筑节能的发展潜力很大,如采暖、照明灯等。
第三,消费方式的节能,要抑制攀比奢华、浪费之风,倡导节约环保生活方式。同时,从供给侧优化能源结构。
杜祥琬表示,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中国同样如此。第一个阶段以煤为主,我国从2016年进入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不像国际上以油气为主,而是多元结构,煤、油、气、可再生资源、核电五足鼎立。“未来,我们也会进入下一个阶段,即进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阶段,低碳能源将逐步成为主流。”
“应积极利用天然气、电、风能、地热,甚至核能、工业余热等替代散烧煤,同时应防止产能过剩,要追求洁净、高效、集中利用,实现超低排放。”杜祥琬表示,当前应重点发展低碳能源的三驾马车,即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气,逐步实现高比例替代高碳能源。要积极发展储能技术,高密度的储能技术有可能是一个颠覆性的突破;利用火电调峰,发展多能互补技术。此外积极发展智慧能源以及能源互联网、微电网技术,推动中国能源转型升级。
“能源转型升级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但方向和路径是清晰的,需要企业具有使命担当,创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杜祥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