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怎么将森林生态服务转化为碳汇收益来赚钱

2014-8-8 08:24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陈晓晨

碳汇造林试点的政策问题,《第一财经日报》日前专访了国家林业局造林司副司长、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怒云。李怒云从2000年起就开始关注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近年来,她一直进行碳汇造林的研究与实际工作,参与制定这个领域的政策与规则,并参与有关国际谈判。碳汇造林的一些概念界定也正是出自她手。

碳汇造林关键在产权

碳汇造林的含义是什么,与普通造林有什么区别?

李怒云:森林具有碳汇功能,这指的是森林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森林的这种特殊功能,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对稳定乃至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发挥重要作用。

碳汇造林是指在确定了基线的土地(包括林地)上,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并对造林和林分(木)生长过程实施碳汇计量和监测而开展的有特殊要求的造林活动。只有按照碳汇造林标准造的林才是碳汇林。

普通造林与碳汇造林的区别在于后者要确定基线,要对造林活动造成的碳排放加以记录,还要对林木生长的全过程进行碳计量,最后要把产生的碳排放减去,这样得到的碳汇才是产权明晰的碳汇。再通过认证和注册,这样的碳汇就具备了交易的潜质,才能由产品变成商品。

实际上,现在我国所有的森林都是“公共品”,森林存量的产权都是不明晰的;尽管它是有组织的,但是很难确定碳汇是否属于它。因此,在产权界定上,要先制定规则,再计量监测,再认证、注册。最终,才能由产品变成商品。产权明晰才能交易。

目前,政府对造林的补助约为200元/亩,这是按种苗补助计算的。也就是说,这200元只够买苗,远远不够碳汇造林。

为何要进行碳汇造林试点?

李怒云: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相关规定以及各类涉及减缓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中,林业措施受到高度关注,成为气候谈判的必谈议题,也成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内容。温家宝总理指出,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回良玉副总理强调,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战略选择。因此,积极发展碳汇林业,是中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落实承诺的有效途径。

碳汇林业对大多数国人来说还是一个较新的名词,但是我国政府多年来重视森林植被恢复和保护,使我国成为全球森林植被恢复最快和人工林面积最多的国家。实际上,这就是发展碳汇林业的举措。目前,我们严格按照气候变化领域的方法学,启动碳汇造林的试点。

1234下一页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