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9 16:36 来源: 福建生态厅
补充数据 | 数值 | 计算方法或填写要求 | |||
炼厂1*1,*2 | 1 既有还是新增 | 2016年1月1日之前投产为既有,之后为新增 | |||
2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 | |||||
2.1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tCO2) |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2)计算 | ||||
2.1.1 消耗量 (t或万m3) |
炼厂干气*4 | ||||
天然气 | |||||
2.1.2低位发热量(GJ/t或GJ/万Nm3) | 炼厂干气 | ||||
天然气 | |||||
2.1.3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 | 炼厂干气 | ||||
天然气 | |||||
2.1.4 碳氧化率(%) | 炼厂干气 | ||||
天然气 | |||||
2.2 消耗电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 |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18)计算 | ||||
2.2.1 消耗电量(MWh) | 消耗电量包括从电网供电、可再生能源发电、余热发电、自备电厂 | ||||
2.2.2 排放因子(tCO2/MWh) |
排放因子根据来源采用加权平均;其中: n 电网排放因子选用区域电网平均排放因子; n 可再生能源、余热发电排放因子为0; n 自备电厂排放因子用排放量/供电量计算得出,如数据不可获得,可采用区域电网平均排放因子 |
||||
2.3 消耗热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 |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19)计算 | ||||
2.3.1 消耗热量(GJ) | 净购入热量包括余热回收、蒸汽锅炉或自备电厂 | ||||
2.3.2 热力供应排放因子(tCO2/GJ) |
热力供应排放因子根据来源采用加权平均,其中: − 余热回收排放因子为0, − 蒸汽锅炉或自备电厂排放因子用排放量/供热量计算 若数据不可得,采用0.11tCO2/GJ |
||||
3原料油加工量(t) |
优先选用企业计量数据,如生产日志或月度、年度统计报表; 其次选用报送统计局数据 |
||||
4炼油能量因数 | 参考GB30251-2013《炼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计算 | ||||
4.1 炼油生产装置能量因数 | 参考GB30251-2013《炼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计算 | ||||
4.2储运系统能量因数 | 参考GB30251-2013《炼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计算 | ||||
4.3污水处理场能量因数 | 参考GB30251-2013《炼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计算 | ||||
4.4热力损失能量因数 | 参考GB30251-2013《炼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计算 | ||||
4.5输变电损失能量因数 | 参考GB30251-2013《炼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计算 | ||||
4.6其它辅助系统能量因数 | 参考GB30251-2013《炼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计算 | ||||
4.7温度校正因子 | 参考GB30251-2013《炼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计算 | ||||
既有设施 | 5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 | ||||
新增设施 | 6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 | ||||
附:炼油装置层面数据 | 关于装置类型,参考GB30251-2013《炼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 ||||
装置1*3 | 1 装置处理量(t) | ||||
2 能量系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