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和大势所趋。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时通过设定碳排放配额总量和交易排放配额的方式来实现
节能减排的一种有效手段。201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开展碳
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此后,
北京、天津、上海、
深圳等7省市率先启动了
碳交易试点工作。2017年12月,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启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
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也同步印发,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启动。
碳排放体系市场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效的管理机制、完善的
法规制度、可靠的交易系统、真实的排放数据、扎实的能力建设。在
碳市场建设中,首先要做好配额分配,配额分配的基础也是企业报送数据的质量,一环扣一环,因此数据基础是非常关键的。2019年1月生态环境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做好2018年度碳排放报告与核查及排放监测计划制定工作的通知》,启动对于2018年相关数据的报告核查工作,这些数据的核查,对于国家制定配额方案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河北省按照国家的部署和要求,相继开展了2013-2017年的碳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碳排放报告与核查报告的质量,确保数据准确,对河北省近年来开展碳排放核查中主要
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核算边界问题
根据国家及河北省的要求,本次纳入核查的主体为河北省行政区域内独立法人单位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但重点排放单位对公司内存在的其他独立法人单位或下属分公司未进行详细描述或说明;
核查机构对企业的信息也未给予准确的了解和判断,导致将下属独立子公司纳入了核算边界或未将下属分公司纳入核算边界,造成排放量存在较大差异。
核查报告对补充数据表中整体排放边界和工序排放边界界定不清,
钢铁、
造纸、铜冶炼中配额分配排放量与法人边界一致(
电力排放因子不同),但个别核查报告错误的将生产工序边界作为配额分配的边界,造成少量差异。
2、核算指南引用错误
对核查行业内存在其他产品时,应按照行业分类归属,补充相应核算指南,由于核算指南引用错误,导致排放因子选用错误,对碳排放量产生了较大影响。如某纸业有限公司存在需要独立填报补充数据表的自备电厂,其化石燃料、石灰石等全部由其自备电厂消耗,按照行业分类归属,化石燃料消耗和石灰石脱硫排放应按照发电行业指南进行排放量的核算,但核查报告全部按照造纸行业核算指南进行核算,导致排放量存在较大差异。
3、排放源识别遗漏
排放源的识别和判断是保证活动水平完整、准确的前提条件,个别核查报告存在识别源遗漏,如某发电企业在脱硫过程排放源的识别上,现场未对企业脱硫工艺消耗的原料成分进行全面分析,直接判定企业脱硫过程无碳酸盐消耗,由此导致脱硫过程排放源识别遗漏,对排放量造成较大影响。
在其他行业上也存在部分排放源识别遗漏问题,如钢铁企业未识别主要合金造成的排放、误将生石灰作为石灰石纳入排放、未识别附属生产设施中汽油、柴油的排放等,造成排放量的差异。
4、部分排放因子缺省值数据选取有误
个别核查报告中部分化石燃料热值含碳量、碳氧化率等数据在缺省值选用上,选用数据与该重点排放单位对应行业的核算指南缺省值不一致,造成了缺省值取值错误,影响了排放量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5、报告中数据来源不清及报告内容描述前后不一致问题
部分核查报告中活动水平数据与企业的实际数据存在不一致现象,产生不一致的原因主要有计算过程数据遗漏、数据输入有误、计算公式使用错误、不同活动水平数据上下串行等等。
个别核查报告在某年度活动水平核查时,未对企业提供原始资料进行核查,造成数据来源不清。
6、监测计划审核报告中的问题
审核报告在描述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时均描述为了“符合”,但部分监测计划审核报告未能严格按照核查报告中描述的活动水平数据、排放因子数据逐项落实监测计划报告内容,导致部分监测计划中存在的监测数据列项缺失问题
电力排放因子未注意法人边界与补充数据边界不一致,部分报告在补充数据监测方法上,电力的缺省值仍采用国家公布华北电网排放因子。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1、重点排放单位在碳排放专职人员素质和质量保证文件管理上仍有待提高
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专职人员配备在形式上满足了相关要求,但管理的部门存在差异,绝大部分企业由节能/环保管理人员负责,素质相对较高,保证了核查报告数据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但仍有一部分企业专职人员由办公室/财务部人员负责,相应的专业水平、原始数据等质量保证文件管理存在欠缺,给核查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无法有效保证核查数据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2、部分核查人员的专业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河北省在历年的核查组织中均配备了技术专家组解决相关问题,并出台了相应的公告,为核查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绝大部分
核查员的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从发现的问题看,少部分核查员对行业指南、法人和补充数据边界界定、核查过程中实际情况的处理等方面存在欠缺,专业能力需进一步提升。
3、核查时间紧张、现场工作量大
从核查报告描述中出现的错误,如前后描述不一致、数据来源与实际不一致等说明核查员未能在现场有效完成相应核对、确认工作,导致编制报告过程中出现偏差。部分核查机构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核查工作,现场工作时间较少,尤其是对工序复杂、活动水平数据较多的
化工、长流程钢铁等行业,较短时间难以保证有效的完成相关的核查工作。
随着全国碳市场建设的稳步推进,生态环境部将加强地方主管部门、重点排放单位、
第三方核查机构等开展大规模培训,特别针对职能转隶后的各地方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队伍,生态环境部将着力加强省级生态环境部门碳市场队伍和能力建设,及时开展相关培训,尽快熟悉碳市场建设相关业务,为碳市场的顺利运行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