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题目:Can climate mitigation help the poor? Measuring impacts of the
CDM in rural China
原文作者:Yimeng Du, Kenji Takeuchi
一作单位:Graduate School of Economics, Kobe University, Kobe, 657-8501, Japan
期刊名: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期刊月份:2019年3月
关键词:CDM,可再生能源,扶贫,农村发展,倾向评分匹配,二重差分法
2015年,中国超过5.7%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水平以下,这些人群主要生活在能源获取困难和就业机会有限的偏远农村地区。为了加大脱贫力度,同时提高
减排效率,中国政府在农村地区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项目,其中包括太阳能扶贫计划(the Solar Energy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Programme, SEPAP)、农村地区生物质能发展项目等。
但是可再生能源真的能在减少农村贫困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吗?为了探究这个
问题,本文调查了我国在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项目中的经验成果,以收入水平、就业机会和产业结构变动作为社会福利指标,采用了倾向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PSM)和固定效应双重差分模型(difference-in-differences , DID)结合的方法来评估中国基于可再生能源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renewable energy-based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RE-CDM)在农村地区的社会效益。
本文认为RE-
CDM项目为减贫作出了重大贡献。首先,基于生物质能的CDM项目可以提高农村地区收入水平和创造就业机会。例如,实施基于生物质能和风能的CDM项目,可以分别使农村居民的年收入增加5.75%和4.52%。此外,本文发现不同的可再生能源技术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社会效益。例如,基于生物质能的CDM项目在增加农村地区就业机会方面具有的潜力最大,这表明与其他类型的能源相比,生物质能项目为非技术工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相比而言,基于生物质能的CDM项目通过吸引劳动力进入第一产业来促进农村发展。因此推广减缓气候变化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可以在减少贫穷和解决外部性问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编者按
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肩负脱贫攻坚和
节能减排的多重使命和责任,因此同时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下的脱贫目标和《巴黎协定》下的减排承诺至关重要。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出发,结合中国脱贫攻坚的社会背景,很好地评估了气候变化减缓措施在减少贫困方面的社会效益。而鉴于减缓措施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未来的研究可以关注减缓气候变化与减贫战略之间的长期协同关系。例如,比较国内可再生能源项目和RE-CDM项目的社会效益,以评估不同投资渠道对于减少贫困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