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综合评估模型比较与改进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2019-5-14 11:55 来源: 清华CIDEG

2019年5月12日,由中国能源模型论坛(CEMF)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举办的2050低排放发展战略研究系列研讨会——全球气候综合评估模型比较与改进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本次研讨会旨在深化中国在高质量发展及新的国际形势下的中长期低排放发展战略研究,加强能源、气候与环境模型比较与改进研究,以及2050近零排放和行业深度减排及路径方面的实践和经验交流。会议邀请了世界银行、国际应用系统研究所(IIASA)、哥伦比亚大学、芬兰阿尔托大学、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的国际专家,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研究所、国家信息中心,交通科学研究院、全球能源互联网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分享与交流。来自各大高校、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的100余人参与了此次研讨会。

合 影

开幕致辞由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CEMF项目主任薛澜主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秦中峰首先致辞,他指出气候变化现在是全民关注的热点问题,构建有效的能源模型,为更有效实现低碳排放的目标、探索低碳发展战略与路径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薛  澜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CEMF项目主任

秦中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CEMF学术委员、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建宇在致辞中介绍,CEMF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能源、环境、经济政策方面的交流和研究,举办了一系列国际研讨活动,促进在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2035美丽中国、2050近零排放等多个政策目标的国内外模型工具和研究方面的交流。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2050零碳经济、生态文明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等伟大设想的实现,提供坚实的数据和研究基础。

张建宇  CEMF学术委员、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CEMF学术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何建坤在致辞中向能源模型研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首先,在运用全球气候综合评估模型设定长期战略情景时,应有所进展、有所深化,识别各类情景的前提条件、实现障碍、需要解决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能够为发展方式的转变、技术和经济发展路径的选择提供科学基础。二是加强模型间的合作与互补,促进不同模型的链接,尤其是专项模型,如生物质能源、电力钢铁水泥、非二等行业模型的链接。第三是加强方法学的创新,设定边际成本曲线,包括适应成本和减缓成本,从而有助于科学制定减排目标,选择合理可行的技术途径。最后,何校长强调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实现长期低碳发展目标,应促进各国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目标的共赢,并建立一个公平、正义和合作共赢的全球治理机制。

何建坤  CEMF学术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

      主旨发言环节由何建坤校长主持。IIASA研究员Zbigniew Klimont首先介绍了系统视角下亚洲空气污染治理的多重效益研究。他指出,虽然现行政策极大程度降低了碳排放,但是离空气质量改善的目标尚有距离。以空气污染问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例,相比富裕群体,低收入群体需要花更多的钱去改善境遇。为实现空气质量的改善,需要多个行业部门(如农业、能源、固废管理等等)的政策共同作用,协同治理。Klimont最后强调,空气污染的研究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研究提供了独特的切入点,除了对环境本身各因素外,对健康、社会经济、发展成本、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研究都很值得关注。

Zbigniew Klimont  IIASA研究员

芬兰阿尔托大学Olli Varis教授分享了对中国能源、粮食、水资源之间关系的系统研究,指出在过去的五年里,能源、粮食、水资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能源”的加入,对水资源和粮食问题本身的研究,尤其对水污染、能源结构选择、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也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Olli Varis  芬兰阿尔托大学教授

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姜克隽研究员表示,中国可以实现2度温升目标情景下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并且对1.5度温升目标情景也信心十足。通过能源转型、发展低碳城市,2度甚至1.5度温升目标的情景在不进行碳定价的情况下可以达到。

姜克隽   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研究员

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涂建军研究员发表了对中美关系的看法,指出目前国际地缘政治形势上出现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快速发展的同时应及时调整自身战略,提防“修昔底德”陷阱。此外他指出,基于多种假设,能源模型并非优化模型,而是仿真模型,输出结果与现实结果存在误差的情况是合理的。选模型、做假设、讲故事,是研究中非常值得关注的内容。

涂建军  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研究员

研讨会还邀请了专家学者就2050近零排放和行业深度减排及路径分析进行了精彩分享。

中国中长期低碳排放情景分析与实施路径  --基于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李继峰 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

世界银行环境治理经验--GAINS模型应用与环境污染治理技援与贷款黄达飞 世界银行高级环境专家 PMR项目主任

行业能效提升潜力的模型分析--以水泥行业为例Wina Graus 荷兰乌得勒支大学教授

钢铁与水泥行业深度减排的解决方案及协同效应张少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

中国工业部门转型升级与低排放路径分析白 泉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

2050年交通运输低碳排放路径研究

凤振华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电力行业2050深度减排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及其区域表现蔡闻佳  清华大学地学系副教授

全球电力转型与电网发展设想赵  杨 全球能源互联网合作组织副处长

中国建筑领域2050深度减排的路径及关键领域胡  姗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



      会议期间,来自清华大学的滕飞副教授、周胜副研究员,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中心的刘强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王克研究员等嘉宾与参会专家学者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