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2018年进一步明确要把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作为相当长时间内我国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
论坛一围绕高质量发展,结合推动落实
碳排放达峰,邀请了六位专家分享研究成果与观点。本场分论坛由国家应对气侯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徐华清主任主持。
中国科学院战略咨询研究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谭显春介绍了达峰研究的发现,认为中国污染密集型产业有望未来五到十年达到峰值,未来十到二十年主要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实现峰值。她强调:“政府正处于全面转型阶段,新常态的演变有待观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机遇与挑战并存,包括发展方式的转变、新常态下整个能源形势,以及中国在全球的角色等。”
通过分享明尼苏达州的建筑
节能案例和圣地亚哥的
交通碳
减排行动,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中国区主任钱京京总结了美国城市气候挑战项目的经验,即城市自愿行动,有目标、有措施,而且通过真正改变一些地方
政策来撬动
市场的力量,并得到公众的支持。
国家应对气侯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政策
法规部负责人杨秀介绍,从全球发展来看,2015年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第13个是应对气侯变化,第11个是关于可持续城市的目标,可见全球来看已经对低碳高质量发展有一个总体的考虑和定义。从我们国家的宏观政策来看,把低碳发展是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抓手,这个信号是越来越清晰的。
杨秀还指出了城市层面的工作建议:“要因地制宜,以我为主,目标导向,要把峰值抓起来,还有制度保障,以及协同融合,现在低碳有了新的体制机制和机构安排,用好这样的机构安排,形成合力来开展低碳发展的工作。”
能源基金会(美国)低碳城市项目主管林薇薇分享了关于城市达峰的思考。据她介绍,有70多个城市已经提出了峰值目标,28个城市在正式政府官方文件里面提出了达峰年的概念。这些城市占中国人口的25%,GDP的24%,碳排放量大概是26%左右,而且在这些公布达峰年的城市里有75%以上的城市峰值年小于2025年。林薇薇强调:“要实现高质量达峰,必须要提前布局建筑和交通领域的工作,从机制和保障措施入手抓中国城市达峰,比如推动国家关于碳总量控制的要求。”
林薇薇分享观点
浙江省应对气侯变化和低碳发展合作中心副总工程师蔡和分享了浙江省推动碳排放达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他认为,机遇体现在中央的高度重视、低碳为主导的产业转型、新一轮技术变革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挑战则在于落实机制没有完全成型、能源结构调整的痛点及整体性安排等
问题上。
成都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昂介绍了天府新区的建设情况,特别是在公共交通、建筑节能方面做的努力。李昂建议各方能多提供一些成功案例,帮助地方政府看到落地的可行性,要找到一个商业逻辑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