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将继续发力 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贡献四川力量

2019-7-8 13:49 来源: 中国环境报

应对气候变化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将继续发力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贡献四川力量


作家刘慈欣的“带着地球去流浪”,也许只是小说情节。但如果不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唐代诗人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可能“西岭”依旧,雪山已消。

而今年,也是四川省发展改革委“交出”应对气候变化“接力棒”的第一年。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将继续发力,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贡献四川力量。

转变身份、改变思维,“理工男”“文科女”思维有机融合

四川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脆弱区。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西岭雪山地区气温持续升高,冰雪消融加剧……气候变化还造成四川高温热浪、极端降水、山地灾害趋于频繁,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水资源供给、城乡居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风险日益增大。

曾经的美丽图景正在逐渐消逝,这让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于会文忧心忡忡。

今年5月31日,四川省省长尹力在省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表示,四川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环境资源优势明显,要积极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全面落实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突出低碳引领,加快建设西部低碳发展高地。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长期挑战,需要持续、全面、有力度、包容性的气候行动。于会文承诺:“虽然握‘接力棒’的部门变了,但‘低碳四川’‘韧性天府’的行动愿景不变,只争朝夕的冲劲不变,坚如磐石的毅力不变。”

根据《“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四川“十三五”期间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需下降19.5%。初步核算,2018年四川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下降约70%,较2015年下降约20%,建成全国最大清洁能源基地。

“从目前来看,近期控碳目标已经超额完成。”于会文说,下一步,我们的中期目标是碳排放“达峰”,四川省政府已经明确全省2030年前达峰的战略目标。这是四川向国家和全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是有信心、有基础,也有条件的。”

而对于远期的“去碳”目标,于会文认为,四川不仅要建成西部低碳发展高地,还要争取建成全国低碳发展的先行示范省,力争走在全国前列。

“目标不变,但角色、思维、能力却需要改变。”于会文强调,现阶段一些领域和地区低碳发展问题还比较突出,关键是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滞后,低碳转型最终还是要落脚到发展质量和效率上,要走绿色低碳引领高质量发展之路。

首先,要实现角色转变。生态环境厅要从监管部门向综合部门转变,引领高质量发展。在省发展改革委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推动部门联动,推进制造业、能源、交通运输、建筑、农林草等领域高质量绿色发展。

其次,要实现思维转变。必须要打破局限思维,破除“盆地意识”“部门壁垒”,大胆改革创新。其中最大的挑战是,推动由行政手段为主向市场机制为主的思维转变,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配置资源作用,实现以最小社会成本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最后,要实现能力转变。生态环境部门技术性、专业性较强,更偏向于“理工男”。而发展改革部门更倾向于统筹、协调,有“文科女”的气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需要两方面思维有机融合。

提升能力、强化统筹,做部门联动的“艺术派”

“气候变化风险日益突出,任何人、任何地区都不能独善其身,除了同舟共济,我们别无选择。”在于会文看来,要打赢这场马拉松式的“地球保卫战”,需要有“文科女”的艺术性和灵活性。

今年年初,为了更好地实现职能转变,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积极落实应对气候变化机构职责和工作人员,主动加强与发改、经信、科技、住建、交通等部门的衔接。环境、发改部门密切配合,统筹谋划2019年度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安排,连续两年按时完成200多家企业碳排放报告、核查与监测计划制定工作。

为确保交接有序、思路不乱、工作不断,厅分管领导、总工程师赵乐晨更是带队到北京,主动拜会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领导,汇报接洽和接受指导。

4月,自2007年以来,四川首次调整充实了省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成部门囊括了26个政府部门,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半年来,生态环境厅不仅与能源、交通、统计、航空、铁路等部门召开部门协调会,还邀请40多家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支撑机构汇聚一堂,共商在新形势下如何深入推进应对气候变化。

“他们的加入将会让应对气候变化的路,越走越顺。”对于前任宣传教育与对外合作处处长,现任应对气候变化与对外合作处处长茆爽而言,生态环境部门以宣传教育起家,这一优势决不能丢,要结合六五环境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重要节点,加大应对气候变化理念和知识普及力度。

针对不同受众,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动作频频。5月底,在《四川日报》用了一个整版,为公众讲述了四川气候变暖的趋势以及应对方面作出的努力。

6月11日,又与省直机关工委共同举办了省直机关生态文明建设形势报告会,邀请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马爱民,给省直各部门、各技术支撑机构、各学会协会等300多人,上了一堂深入浅出的应对气候变化公开课。

“不要小看这一场报告会,整个过程的碳排放量就达到了550多公斤。”茆爽笑着说,不用担心,已经在四川农村户用沼气国家核证自愿减排(ccer)项目中实现了碳中和。据了解,这是已知的省直机关会议碳中和的第一例。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全省21个市(州)增加了240名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兵”。他们的上手进度,对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至关重要。为了解决这一“入门难”的问题,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已着手编印工作手册,并计划在8月中旬举办为期一周的系统培训。

前瞻谋划、协同推进,做行动谋划的“战略派”

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派,除了艺术性和灵活性,还需要逻辑思维缜密,善于研究发现问题。

赵乐晨表示,应对气候变化要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系统监测预警、政策研究、监察执法、能力建设等方面优势,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与环境污染治理、生态系统保护工作统筹融合、协同增效,既实现打赢蓝天保卫战,又促使温室气体精细化管理。

7月1日,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正式挂牌成立。该院新设立的能源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将为全省绿色低碳发展政策规划制定、碳市场建设、试点示范和适应气候变化等方面,提供决策支撑和服务。

“协同将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突出特征。”茆爽表示,为做好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污染治理协同技术支撑工作,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围绕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治理开展专题研究,并赴生态环境部政研中心参加“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专题研究,明确了协同范围、方式和路径。

同时,四川还将加强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统计分析预警,完善低碳发展评价,确保完成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2.5%的年度目标。

目前,《四川省“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评价办法(修订)》已审议通过,2018年市(州)政府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完成和措施落实情况考评正在推进中。

尤其是第二阶段70家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披露工作已部署推广。近期,将通过召开新闻通报会向社会发布。

与此同时,四川今年还首次将“降碳”调整为“应对气候变化”,纳入了气候影响评估、防灾减灾、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系统保护、水资源和粮食安全等领域的适应变化内容。“这是四川气候治理迈向统筹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关键一步。”

“面向未来,我们将‘不畏浮云遮望眼’。”赵乐晨表示,四川将坚定应对气候变化立场,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以更大的信心和决心推进低碳转型。

下一步,将围绕达峰目标,加快编制“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和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加快推进成都市和发电、钢铁水泥等行业率先“达峰”,控制能源、工业、建筑、农业、废弃物处理领域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推进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

加快建设低碳发展示范区,深入推进成都、广元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扩大省级低碳城市(县)等各类试点,实施零碳建筑、近零碳排放区工程,并建立健全配套评价指标体系和低碳发展情况披露机制。

在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前瞻性、基础性研究方面,启动新一轮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加快建立企业碳排放监测、报告、核查与交易、履约体系,提高企业碳排放和碳资产管理能力。加强风光水和生态系统领域碳减排项目和碳信用产品开发,挖掘碳普惠潜力,推广大型活动碳中和,扩大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规模。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