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象组织表示,目前多地正遭受热浪,许多地方白天和夜间气温都创下6月同期纪录。2000年至2016年间,全球遭热浪侵袭的人数增加了1.26亿。而城市化让这一
问题加剧,由此还造成了健康风险,包括中暑、脱水、心血管疾病等。
近日,由于持续高温,印度多地严重缺水。图为一名女子在孟买市郊打水。新华社供图
近日,一则来自世界气象组织官网的消息显示,2015到2019年“有望成为地球上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五年”,2019年1月至5月是有记录以来同期气温第三高。
与此同时,中国气象局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入汛以来,全国平均气温14.2℃,较常年同期偏高0.9℃,与2014年并列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四高。欧洲多地气温十分罕见地超过40摄氏度,印度、巴基斯坦和中东部分地区气温更是频频突破50摄氏度。
多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温室气体是全球气温呈长期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人类影响可能使一些地区热浪发生的概率增加一倍以上。
地球怎么“发烧”了?
世界气象组织报告表示,2018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约为14.68摄氏度,比1850年至1900年的工业化前基线高出近1摄氏度,是有气温记录以来的第四热年;受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的2016年仍是史上最热年,比工业化前基线高1.2摄氏度。
“2019年可能经历一次弱或者中等程度厄尔尼诺事件,使得全球气温比正常略高,再叠加温室气体驱动的长期增暖趋势,因此2019年气温也将维持在高位。”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成里京对记者表示。
在历史上,上一次出现如此高浓度的二氧化碳(CO2)已经是500万至300万前年前的事,当时的气温比现在高出2℃~3℃,海平面比现在高出10米~20米。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室研究员孙颖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的结论表明,20世纪中叶以来观测到的全球气候变暖一半以上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
孙颖表示,人为排放到大气中的CO2约40%仍然留存在大气中,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显著增加,CO2的浓度目前已超过400 ppmv(百万分之一体积),这有可能是过去42万年中的最高值。
与此同时,不断增加的温室气体浓度不仅引发了全球热浪,还导致冰川融化、海洋变暖以及海水酸化。
成里京说:“海洋吸收了约30%的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如果没有海洋的吸收缓解作用,地表温度将会比现在高得多。但是,海水快速酸化对海洋中的生物是极大的冲击。”
世界气象组织的消息显示,今年5月,南极海冰面积为有记录以来的最小值,而北极海冰面积为有记录以来的第二小值。事实上,南极和北极冰盖存储了地球上99%的淡水。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北极地区是变暖趋势最显著区域,该地增暖趋势是全球平均趋势的2倍以上。
“南极海冰的变化较为复杂,过去几十年呈现较弱的增加趋势,该趋势在2015年以后反转,所以今年南极海冰面积为有记录以来的最小值。但是,南极海冰变化原因非常复杂,目前科学界还没有定论。”成里京说。
为何宣布“气候紧急状态”?
世界气象组织表示,目前欧洲正遭受热浪,许多地方白天和夜间气温都创下6月同期最高纪录。2000年至2016年间,全球遭热浪侵袭的人数增加了1.26亿。而城市化让这一问题加剧,由此还造成了健康风险,包括中暑、脱水、心血管疾病等。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表示,人们越来越多地听到“气候紧急状态”这个词,这已经不只是一个气候问题。
今年5月1日,英国国会通过投票,赞成宣布地球正面临气候紧急状态,成为全球首个作出相关宣布的国家,随之爱尔兰、加拿大等国家也宣布进入气候紧急状态。
成里京认为,一些国家宣布进入“气候紧急状态”,会帮助这些国家减排,这是非常积极的影响。
2018年发布的全球变暖1.5℃特别报告指出,全球各国应该立即开始减排行动,将全球气温升高控制在1.5℃,以降低气候风险,减少不可逆转的气候影响,避免未来采取更为昂贵的解决方案。
孙颖表示,围绕“气候紧急状态”,科研人员将开展气候变化检测归因、预估、适应减缓等方面的研究。
“在适应、减缓和可持续发展路径的相关研究方法上,我们将讨论降低和管理气候变化风险的未来适应和减缓路径,评估其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有效的政府决策,以及不同决策对气候变化、适应和减缓风险在时间尺度、幅度和持续性等方面的差异。”孙颖说。
人类该如何抉择?
“许多极端天气事件与我们对气候变化的预判是一致的。”彼得里·塔拉斯说,“这是我们需要面对的现实,温室气体减排和气候适应措施应成为全球应对措施的重中之重。”
孙颖说:“未来的气候将取决于过去人为排放以及未来的人为排放和自然气候变率导致的持久性变暖,排放情景的选择会大大影响气候变化的程度。”
孙颖认为,在人为二氧化碳净排放完全停止后,表面温度仍将在多个世纪基本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二氧化
碳排放造成的人为气候变化,大部分在多个世纪到千年时间尺度上是不可逆的。
成里京今年1月在《科学》杂志发表文章指出,海洋吸收了90%以上的全球变暖能量,海洋变暖是全球能量失衡的直接指针,是全球变暖的直接证据。由于海洋对温室气体响应的“滞后效应”,未来海洋变暖将持续,更严重的变暖将在未来发生。
“未来温室气体浓度和全球气温的变化,取决于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的决策及
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如果不做出比目前更大的减缓努力,到21世纪末,变暖仍将导致高风险的严重、广泛和不可逆的全球影响。”孙颖说。
成里京表示,如果人类依然维持高温室气体排放,到2100年左右,全球气温将比工业革命前高将近4~5℃,海洋变暖将是过去60年的6倍,“所以,未来如何,取决于我们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