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ESG投资的主要障碍
(一)形成ESG发展共识的基础薄弱
推动“一带一路”ESG投资主流化,需要在沿线各国达成广泛共识,但当前沿线各国发展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对各国形成ESG投资共识产生了负面影响。一方面,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各国国内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影响下,沿线发展中国家从原有的粗放式、低密度经济发展模式,向集约化、绿色化发展转型,但一些国家经济发展理念、方式和路径转变相对滞后,对先进的ESG投资理念尚难以形成共识。与此同时,在日益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孤立主义与全球化间矛盾,带来全球政治局势不稳定,使沿线各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度和广度处于一定程度的不稳定状态。此外,沿线国家普遍面临“贫富差距”,受教育水平,文化差异和壁垒等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问题,对于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依循同一理念造成了相当程度的阻碍。
由于发展阶段、经济结构、法律体系、监管体系等各方面的差异,各国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鼓励ESG投资的政策基础也不尽相同,如意大利、卢森堡、瑞士等欧盟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的意识十分强烈,ESG投资理念起步较早,相关法律
法规相对成熟,信息披露要求较高。例如,欧盟“推进企业责任的欧洲环境”绿皮书对企业在环境、社会和经济三方面提出明确的行动要求,而这也将影响到欧洲投资者在共建“一带一路”时具有较强的ESG意识。新加披、巴西和中国
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对在本地上市的公司开展ESG信息披露提出了要求,采取了“不披露就解释”的原则,但对于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并未有绿色投资的具体规定。中国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主力,尚未出台官方的鼓励“一带一路”ESG投资的相关文件,ESG投资理念对于国有大型银行、开发银行和央企、国企来说,仍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而对于绝大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ESG发展都尚在起步阶段,甚至很多国家仍然处在粗放型经济发展阶段,缺乏ESG投资的政策框架和操作指南。
(三)缺乏ESG投资的投资者教育,投资者较少能够具备对环境和社会风险的辨识能力
尽管绿色金融快速发展,但大多数“一带一路”投资者并未充分意识到ESG投资的长远价值。一方面,ESG投资缺乏广泛的宣传普及,投资者缺乏相关ESG投资案例的教育和引导。很多投资者将社会责任视为付出成本,将其与传统投资策略放在对立面,未能真正理解ESG投资的正向意义。另一方面,大多投资者缺乏相应的ESG投资
方法学,对环境、社会风险的辨识能力不足,不知道如何获取“一带一路”投资中的ESG信息,也难以对ESG数据进行有效使用和解读,进而阻碍了投资者开展ESG投资。
(四)缺乏ESG投资的标准规范和分析工具,难以对环境和社会风险进行合理有效定价
“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到大量的投资项目,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如何在项目的建设和运营阶段,将ESG因素纳入其中,至少面临两个难点:一是缺乏标准规范。目前“一带一路”国家并没有对绿色基础设施达成统一的
认证评估标准与行业规范。由于各国的发展阶段不一致,客观上不同国家绿色技术标准也有一定差别。由于缺乏行业基准,利益相关方无法衡量项目的服务表现与投资潜力。二是缺乏辨识能力和分析工具。在开展“一带一路”投资的过程中,多数投资者仅关注项目的经济效益,忽略了项目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对项目投资过程中潜存的环境和社会风险也缺乏辨识能力。即使一些投资者意识到相关风险,但缺乏判断相关风险的分析工具,无法在金融定价中将环境和社会相关的风险和收益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