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绿色发展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取得了哪些成效?
中国环境报:据了解,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中西部首批、安徽省首家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过去几年,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绿色发展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取得了哪些成效?
宋道军:近年来,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瞄准“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目标,以推进工业“高质量、高科技、高效益、低污染、生态化”为方向,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保障高质量发展,园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我们在绿色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具体来说,首先就是强化组织领导。在体制机制建设方面,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了由管委会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实施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管理等工作。同时,园区依托区环境保护委员会,在体制和机制上形成协同共治的大环保格局。制定实施《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规定(试行)》《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完善高新区生态文明长效管理机制。
其次,强化研究部署,建立考核问责机制。建立环保专题研究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调度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重点环保工作由管委会与各责任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履职尽责内容,以及干部选拔任免的重要依据。
此外,还通过科技创新和
政策激励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依托合肥的科教优势,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力推政产学研深度合作,建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和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等协同创新平台,以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契机,强化科技创新支撑。目前,园区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已集聚形成智能家电、光伏新能源、
节能环保、汽车及配套、新一代信息技术、应急、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还设置了“环保鼓励奖”和“环保技改奖”,推行企业环保领跑者制度,持续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引导企业主动进行环保提升,降低污染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