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能权与
碳排放权试点在几个省都已经开始,其热度超出想象。
四川省更是以300元的价格吸足了眼球。
用能与碳排放的主要区别是没有工业过程排放环节,相应数据来源更为简单,执行起来应该更为容易。从试点的进度来看,应该是用能权的交易会在明年落实。
从目前
水泥客户群体主要关注点来看,主要还是集中在以下
问题纠结节点:
1. 预分配指标是不是少了,能不能多分一些?
因为预分配是按2018年度的用能指标,实际要以2019年度的生产情况补齐差额,也就是说,预分配指标没有太多实际意义;
2. 企业2018年度生产量少,2019年生产的多,是不是吃亏了?
这个是的,因为有一个能源结构优化系数,如果能耗在2019年度比2018年度提高,就会乘以1.01的系数。
3. 协同处理的窑如何计算额外指标?
额外的指标要
第三方单独把协同处置增加的这一部分剥离出来。
4. 特种水泥怎么计算?
如果企业有特种水泥部分,将在履约时扣除这一部分,即,特种水泥暂不纳入。
。。。。。
用能权与碳
排放权同框,以后,更多的权益类交易同框。业主在履约的同时,需要更多的专业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