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粮食系统影响不断加深 4亿-6亿人将营养不良?
“都说食用肉类的
碳足迹比素食要高很多,在座各位专家都是素食主义者吗?”在报告发布会现场,一位记者对报告作者团队提出了这个犀利的
问题。本次特别报告共计107位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关于这个问题,贾根锁告诉记者,“因为全球不同区域的饮食结构、历史和文化背景存在较大差异,地域特征造成的食材局限性会对不同地区选择膳食有所影响。就像我们国家,南北方的居民口味差别很大,美国东西海岸居民的口味也存在不小差异。所以,我们不是鼓励全世界居民在短时间内选择素食,只是希望我们的研究结果能给大家提供一个方向,阐述一个事实——素食的碳足迹的确低于肉食的碳足迹。”
“我们不想对人们的饮食指手画脚”,IPCC环境影响、适应和脆弱性工作组主席Hans-Otto Portner说,“如果一些发达国家的居民能够减少肉类消费,政府给予激励措施,这对气候和人类健康确实是有益的。”
“在评估应对气候变化对粮食系统的影响时,我们发现了一组数据。全球现有8.2亿人依然挨饿,要么没粮食,要么买不起。而另外20亿人则面临肥胖问题。事实上,全球范围的气候变化已经对粮食系统产生巨大影响。”贾根锁告诉记者。
报告指出,1981年-2009年,印度气候变暖造成农作物产量下降5.2%,澳大利亚却通过改善管理方式、增强技术,有效防止了农作物产量下降。粮食系统在全球分布的天平或因气候及土壤条件、资金、技术、机制等区域性差异,进一步倾斜。
据专家组测算,到本世纪末,部分贫困地区将有4亿-6亿人营养不良。贾根锁表示,“在应对土地退化方面,发达国家有足够的资金或者技术的优势,能够制定应对措施,然而发展中国家的土地退化问题依然非常严重。”
“未来,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尤其是在热带地区,粮食产量下降会导致价格上涨、营养质量下降和供应链中断。”IPCC第三工作组联合主席Priyadarshi Shukla说。
IPCC的这份报告揭示的气候与土地现状并不乐观,但研究结果为各国政府提供了土地管理的思路。“希望通过此次报告,各国政府可以进一步探索可持续土地管理的概念和实践,通过多部门、多机构及多区域的协调,将有效性与协同性做到极致,在关注气候变化的同时,构建平衡、健康的生态系统。” 贾根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