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2019绿色发展城市高峰
论坛暨第七届
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在深圳资本
市场学院举行。在当天下午举行的重大研究项目成果发布会上亮相的《深圳市
碳排放达峰、空气质量达标、经济高质量增长协同“三达”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深圳将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并将PM2.5年均浓度削减至25微克/立方米。
据介绍,该报告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市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都市
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中国能源组等多家研究机构联合发布。《研究报告》由能源基金会支持,深圳市原副市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唐杰教授牵头,多位专家学者组成的课题组完成。
《研究报告》指出,深圳市碳排放和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表现出显著的同根同源性,
电力、制造业、交通部门是两类排放共同的主要来源,这三个部门合计贡献了市内碳排放总量的87.6%、PM2.5污染的75%。在推动深圳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因素中,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最为突出。
研究发现,开展碳排放达峰与空气质量达标协同治理与实现产业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是一致的。研究分析表明,深圳市人口增长和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驱动碳排放增长45.6%,但产业结构升级和能源效率提高发挥显著抑制效应,抑制了35.7%的碳排放增长,将碳排放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9%。
《研究报告》指出,通过实施碳排放和大气污染物排放协同控制,2020年深圳将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并将PM2.5年均浓度削减至25微克/立方米;2030年深圳人均碳排放将达到全球大中城市的领先水平,PM2.5年均浓度进一步降低至17微克/立方米。同时协同
减排和统筹优化还将显著降低城市总体减排成本。但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受到信息孤立、管理分割、沟通协商机制欠缺等
问题的严重制约,需要进一步研究跨部门、多渠道的信息资源共享以及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与协调。
当天的成果发布会上还发布了《基于“生态元”的全国省市生态资本服务价值核算排序评估报告》《中国绿色低碳城市评价研究报告》两份报告。其中《中国绿色低碳城市评价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169个主要地级以上城市中,有7个城市达到了三星标准(90分及以上),72个城市达到二星标准(80分-89分),79个城市达到一星标准(70分-79分),11个城市达到合格水平(60分-69分),北京、深圳、厦门分别排名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