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低碳发展宏观战略的步骤相对应,碳
市场的发展以 2020 年和 2030 年为节点分为 3 个阶段。
2020 年前是中国低碳发展转型的培育期,也是中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期。该阶段碳市场的
政策目标重在助力调整产能结构,推进低碳经济转型相关工作,遏制煤炭消费的过快增长势头。碳市场覆盖行业要聚焦主要矛盾,以
电力为主,时机成熟可扩展至黑色和
有色金属、
水泥、
化工与石油化工等排放量大、数据条件好且产能过剩行业。
碳排放管控侧重强度控制,考虑利用同类产品的同质基准线鼓励行业内的先进产能替代和结构调整。
(2) 2021—2030 年:碳市场发展阶段
2021—2030 年是我国碳排放达峰的关键期,也是低碳发展转型的攻坚期。该阶段碳市场的政策目标重在控制排放总量增长,并利用市场机制以最小的成本实现达峰目标。碳市场的覆盖范围要从生产端向消费端扩散,在工业排放的基础上增加规模以上的大型建筑和
交通排放。碳市场自下而上实施总量管理,以重点排放行业的总量或减量控制带动全国碳排放达峰目标的实现。同时,还应与其他国家研究建立碳市场国际链接的相关
问题。
(3) 2031—2050 年:碳市场成熟阶段
2031—2050 年是我国低碳发展的创新突破期。该阶段的碳市场要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对应的生态环境质量需求为目标,通过激励生产与消费端的低碳创新,推动碳排放总量迅速下降。碳市场的覆盖范围要进一步扩展至中小型工业企业,并逐渐实现与全球主要市场的链接。
碳市场总量设定应纳入宏观调控体系,以温室气体
减排统领大气环境优化与能源结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