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
四川省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
市场启动仪式在成都举行。
相比于
碳交易、排污权交易,用能权交易还是一个新词汇。如何理解这个新事物,带着
问题,记者采访了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
一问:为什么要进行用能权交易?
四川此前推出排污权交易、碳交易等多种市场交易,此次又启动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为什么?
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首先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开展用能权交易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运用市场化机制加快能源转型升级步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引领能源发展变革新趋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
这是四川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四川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结构重型化格局没有根本性改变。加之当前,一系列历史性机遇交汇叠加,将释放出促进我省发展的强劲动能,也必将带动能耗总量持续刚性增长。
在此背景下,仅依靠行政手段推动节能降耗难以完成能耗“双控”目标任务,必须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通过市场化机制激发节能降耗的内生动力。
二问:谁来买?谁来卖?
答:用能额度超标的企业买,用能额度空余的企业卖
既然是交易,就必然涉及买卖,那么谁来买?谁来卖?
上述负责人表示,买方是上年度实际用能超过能耗额度的企业,而卖方就是那些用能量没有达到核定额度的企业。
什么时候买卖?目前,四川用能权交易相关基础工作已完全就绪,交易市场正式启动后,随时都可以买卖。但因为集中履约期未到(初定每年8月31日),所以估计交易会主要集中在明年上半年。
三问:范围是哪些?
答:起步阶段只涵盖
钢铁、
水泥、
造纸三大产业,110家企业,今后会逐步扩大范围
用能权交易目前涵盖哪些企业?
据透露,目前,这一交易只涵盖钢铁、水泥和造纸等三大产业。而且,三大产业中,也不是面面俱到,只是涵盖年用能量在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企业。
这样是否对大企业反而不公平?对此,上述负责人表示,一般不会,这是因为,上述3个产业经过这么多年的整合洗牌,行业的集中度已经很高,小散污已经基本退出这些产业,小企业的数量非常少。
下一步会不会扩大交易的范围?“当然。”上述负责人表示,下一阶段,会逐步扩大试点范围,虽然不能说最终能够完全覆盖,但是逐步扩大范围是板上钉钉。
四问:额度怎么定?
答:根据所在行业,按不同标准来核定
具体企业用能量如何核定?谁来核定?对此,上述负责人表示,具体某家企业一年的用能量,会根据所在行业,根据不同的标准来核定。
比如水泥,根据的标准是国家发布的能耗限额标准中的先进值,而不是平均值或者入门值为标准,这有利于倒逼企业节能改造,提升工艺,减少能耗。
比方说,一家水泥企业每生产1吨水泥熟料的用能量是0.15吨标准煤,但国标先进值是0.11吨,那就按照0.11吨算。
钢铁和造纸又不同,是根据企业上一年的单位产品的用能量进行酌情减少来确定,一个原则是,必须要有所减少。
比如,上一年企业每生产一吨钢铁用能量是1吨标准煤,今年的要求就是要比上一年度减少0.3%。
能源多种多样,有传统的,有新兴的,有化石的,有非化石的,对所有能源都一样吗?
上述负责人表示,不会一刀切,对那些使用清洁能源,煤炭消费占比不断降低的企业,会酌情提高用能权指标额度,从而鼓励使用清洁能源。
五问:额度用完了会不会强制停产?
答:不会影响企业正常生产
如果企业今年产品市场销量好,要开足马力,扩大产量,用能量要增加,是不是就要花钱去买更多额度?另外一种情况是,如果生意不好,缩减产能,是不是就可以卖一些指标?
对此,上述负责人表示,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政府核定的额度不是一个简单总额度,而是根据主营产品产量、单位产品的用能量确定的,所以不会影响企业正常扩大产能。
至于说,会不会出现没到年底,用能额度用完了导致企业停产。上述负责人表示,更不可能,不会强制要求企业停产,只是有可能会需要企业到用能权交易市场上区购买指标,间接增加用能成本。这正是市场化手段区别于行政化手段的重要地方,它既可以促进
节能减排,又不会过分干预企业经营。
六问:价格怎么定?
答:完全交给市场
交易额度的价格怎么定?这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
对此,上述负责人表示,价格不是政府定价也不是政府指导价,完全是市场定价。
市场定价肯定就会有波动,遇到太高或太低了咋办?
“这样的情况确实有可能存在,卖的企业多,而买的企业少,价格就会下降。”上述负责人说,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不仅对买的企业起不到倒逼转型升级的作用,卖的企业也没有积极性;反之,如果买的企业多,而卖的企业少,价格就会上涨,涨的太多,买方企业就受不了,严重的甚至让企业陷入困境。
为应对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管理部门也一直在考虑建立用能权调节基金,或者额度收储制度,在价格低的时候收储一部分,价格高的时候进行一些补贴,但目前还在研究之中。
七问:有没有可能出现买不到或卖不脱的情况?
答:基本不可能买不到,有可能卖不脱
有没有可能出现因为大部分企业部达标,“买的多,卖的少”,供不应求;或者大部分企业集中达标或超标完成,“卖的多,买的少”,供过于求?
上述负责人表示,根据前期调查,供不应求的情况基本不可能出现。因为在制度设计时,明确不会出现大部分企业不达标,即便出现了这种情况,政府也预留了指标,基本可以满足。
一段时间内,行业很多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减少能源消耗,进而出现卖用能权指标的企业多,买指标的企业少,卖不出去,这种情况是有可能出现的。对此需要通过市场调节机制进行解决,在试点过程中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