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场建设硕果累累
建设全国统一
碳排放权交易
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自2017年底启动以来,在国际社会产生广泛影响并备受关注。
深圳市建立了全国首个碳
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覆盖了城市碳排放总量的40%,配额累计成交量1807万吨,累计成交额5.96亿元。2016年管控范围进一步扩展达到881家,是目前覆盖企业数量最多、交易最活跃、
减排效果最显著的试点地区之一。
数据显示,深圳市煤电碳排放强度在国内同类型机组领先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了2.5%,气电则大幅下降了8.9%,
电力部门的整体碳排放强度下降了约10%。同期,碳排放交易体系管控的制造业企业平均
碳强度由0.43吨CO2/万元下降至0.29吨CO2/万元,下降幅度为34.8%。
湖北省通过试点实现了单位GDP碳排放下降幅度和经济增长速度在全国排位均持续上升。90%控排企业建立了
碳资产管理等职能部门,用碳排放配额向银行质押贷款融资超过1.5亿元。此外,试点对贫困地区也发挥了绿色扶贫作用,开发了红安县老区户用沼气项目群,通过中国核证减排量(
ccer)
认证后,用于抵偿机制在
碳市场交易,收益1300万元。
为推进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国家先后制定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碳市场相关
法规和
政策,推动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陆续发布了24个行业企业排放核算报告指南和13项碳排放核算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