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2018年的全球碳排放令人失望

2019-10-16 11:47 来源: 能源杂志 |作者: 王勇


文 | 王勇

气候变化早已成为全球性议题之一,与此息息相关的一次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更加引人关注,然而与所期望的碳排放逐渐可控进而实现转型递减的理想恰恰相反,2018年令人失望的数据再次为气候变化鸣钟。

7月30日,BP发布《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以下简称“《年鉴》”),年鉴指出:2018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在2018年增长2.9%,这是2010年以来的最快增速。与此同时,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增长2%,同样是多年来的最高水平。新产生的碳排放达6亿吨,相当于在地球上增加三分之一的乘用车所产生的排放。

“根据我的猜想,当我们的后辈回溯本期统计年鉴时,他们将观察到人类对气候变化的认识日益深刻和采取相应行动的紧急迫切,但实际的能源数据却朝着相反方向前进。”BP首席经济学家戴思攀坦言。

从何而来的碳排放?

能源需求和碳排放的增长成为2018年最为关键的特点,疲软的GDP增速和持续走强的能源价格并没有阻止这一情况的发生。

究其原因,首先从能源消费角度来看。《年鉴》指出,能源需求在2018年增长2.9%,其中三分之二的增长来自中国、美国和印度三国。2018年,美国的能源消费增长3.5%。不同于以往十年的下行趋势,这一增速达近三十年来的最高水平。



几乎所有能源种类增长都很强劲,且增速都超过了其近期历史平均水平,尤其是天然气。在2018年,天然气的增速达到5.3%,是近三十年来的最快增速之一,贡献了45%的全球能源增长。经过三年的下降后,煤炭需求(1.4%)迎来了连续第二年的增长。可再生能源(14.5%)的增长相较以往有所放缓,但目前仍是增速最快的能源资源。

“根据模型预测,在经济略微疲软和能源价格走高的作用下,能源需求应该在2018年些微放缓。但恰恰相反,这一增速显著提高。”戴思攀表示,他还指出导致2018年数据增长不符合模型预期的另外两大因素,一个是极端天气对美国、中国、俄罗斯的影响,另一个则是中国能源密集型产业正经历的周期性特征。

《年鉴》指出,2018年全球多个主要能源消费国都遭遇大量的异常天气,特别是美国、中国和俄罗斯。供暖或制冷等需求的增加导致了能源消费的增长。在美国,取暖和制冷时数(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定义)罕见地同时增加。在过去,取暖时数的增长往往伴随着制冷时数的减少,反之亦然。但在过去的一年里,美国的取暖和制冷时数总和是1950年以来的最高位,这极大地刺激了美国的能源需求。


此外,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钢、铁和水泥等能源密集型产业近年来呈现萎靡的态势,该三大产业占中国能源总消费的1/4,中国能源需求整体增长也因此受阻。尽管这一经济结构上的转型所导致的能源消费疲软具有持久性的一面,但部分产业的增长放缓有周期性的特点,且会反复发生。“实际上,钢铁行业在2017年确实如此,2018年又延续了这一态势。”



一条不可持续的路

戴思攀在介绍2018年要点时表示:“多年以来,能源需求和碳排放量都在以相当快的速度增长,针对气候变化采取行动的社会诉求与实际进展速度之间存在不匹配现象,而且情况日益严重。世界正走在一条不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上。”

2018年的数据对未来究竟意味着什么?“我认为这取决于如何看待去年出现的极端高温或低温天数。”戴思攀向记者强调。如果这些极端天气只是随机性事件,其影响作用将在未来回归正常,那么能源需求和碳排放的增长将会回落。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这些极端天气与大气中不断升高的碳含量有关,那将是一种恶性循环:碳含量增加导致极端天气出现,家庭和企业为应对极端天气而增加能源消费,进而导致能源和碳排放的强势增长。

“有许多人比我更有资格来下这个结论。但是,即使这些天气影响只是短暂的,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增速将在未来几年内重新趋缓,照当下的趋势来看,我们仍和巴黎气候大会构想的转型路径有着不小的距离。”

BP集团首席执行官戴德立在《年鉴》中总结道:“碳排放持续增长的时间越长,实现零碳排放最终目标的难度就越大,成本也越高。这不是一场可再生能源的竞争,而是在多个前沿领域减少碳排放的激烈竞赛。”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