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2019年的地球超载日已经提前到7月29日了,我们在8月份之前就已经用完了这一年地球所能提供给我们的资源,从环境和资源方面的余额来看,我们每个人都是“穷人”,在这样的情境下,我们首先需要做到的便是“独善其身”,实现自身的
碳中和,不给地球,不给别人添麻烦。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可以多投资和生产新能源,供给给更多需要的人,所谓“达则兼济天下”。
2006年,《新牛津英语字典》公布了当年的年度词汇:Carbon Neutral 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首先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或者外部购买碳
减排量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以达到低碳环保的目的。
近期承诺做碳中和的政府和企业越来越多,为了帮助需求方全面了解碳中和,本文将从碳中和的目的、对象、方式方法、挑战争议、未来趋势以及案例等方面进行剖析。
一、碳中和的目的意义
在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力图实现2度甚至1.5度增温控制目标的大趋势下,碳中和成为各国、政府、企业、活动组织方乃至个人应对气候变化、减缓全球变暖的主要措施之一。
二、碳中和的对象
巴黎气候大会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全球目标:在2050年实现全球碳中和;不少国家和地区近些年也纷纷做出国家碳中和的承诺;优秀的企业代表们也做出了不晚于全球2050目标实现企业碳中和的承诺。碳中和是全球共同的目标,需要全球国家、地区、企业、活动组织方以及个人的努力和贡献。
全球碳中和: 举世瞩目的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留下的重要遗产是在2050年实现全球碳中和,即全球产生的
碳排放应尽量降低,而那些不可避免的碳排放将通过种树等方式吸收或抵消掉。
国家碳中和:英国宣布了2050年实现整个国家的碳中和,并且实现了立法;北欧国家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和冰岛日前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签署一份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五国在声明中表示,将合力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力度,争取比世界其他国家更快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提出2030年之前碳排放达峰,但离碳中和的目标还比较遥远。
城市碳中和:在城市层面,国外有很多城市做出了碳中和的承诺并且正为之而努力。整体来看,这些承诺实现碳中和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人均GDP最高的欧洲,尤其是北欧,这或许也是一个趋势,当人们的生活水平足够高时,将有更多的空间和机会贡献于环保。
有“波罗的海的女儿”之称的赫尔辛基,如今又被誉为“环保之都”,从四通八达的公共
交通到鳞次栉比的
节能建筑,从井然有序的垃圾分类、回收到热电联产型集中供暖,处处都留下了这座城市“绿色环保”的印记。为进一步加速
节能减排的步伐,2017年9月,赫尔辛基市重新设定了到2035年实现“碳中和城市”的目标,将此前的目标提前了15年。
哥本哈根计划到2025 年将实现碳中和,届时这座城市生产的可再生能源,将超过其消耗的不可再生能源。哥本哈根计划在 2025 年实现每消耗一单位化石燃料,生产出一单位可再生能源。他们投入巨额资金修建风力发电机,城市用电很大一部分就来自风能发电。这座城市还拥有一个新建的高科技垃圾焚烧炉,利用焚烧垃圾产生的热量为城市提供暖气。这些垃圾来源于每栋居民楼的 8 个分立式垃圾桶。另外,哥本哈根可以说是一个当之无愧的“自行车城市”,有大约400公里的自行车专用通道,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也是实现城市碳中和的重要手段,而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不光是政府的专利品,私营企业也完全可以参与其中,利用自己的主营业务,为碳中和城市做贡献。 在中国,最近百度地图首先在
深圳发布了19条城市绿道,便于公众骑行。更多信息请参考:百度地图上线19条深圳绿道为你找到“世外桃源”。
牛津作为世界著名的大学城,不光在学术科研领域领先世界,更在低碳环保做出了全球示范。牛津提出了英国首个“零排放区”计划:到2020年牛津市中心将限制汽油和柴油车行驶。该计划还提出,到2020年将牛津目前大部分污染道路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根据牛津市政当局的计划,到2020年在“零排放区”内,少数街区将禁止非电动汽车、
出租车、轻型商务车和
公交车行驶;到2030年所有城市中心街区将禁止上述车辆行驶。当局将利用自动拍照识别相机进行监控,对无视这些禁令的司机最低处以60英镑的罚款。该计划提出,从2020年起只允许电动汽车在部分城区街道行驶。该项计划与伦敦市的区别在于,伦敦规定,只要支付一定数额的费用,排污车辆仍能在市中心街区行驶(笔者曾经就在伦敦市区驾车,由于未提前支付拥堵费,被罚款100多英镑,心疼)。笔者的前老板Craig Simmons,现在的牛津市市长,也提到他在牛津执政的主要
政策就是将牛津打造成英国第一个碳中和城市。
10月16日在长沙举行的亚太绿色发展
论坛中,笔者与一位曼彻斯特大学的教授Craig Banks在同一个Panel,他提到曼彻斯特将在2038年实现城市碳中和,比英国要早12年。作为一个传统工业化城市,曼彻斯特自上而下都很有决心,当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他们至少需要减少48%的化石能源消耗。为实现这样有雄心的目标,曼彻斯特也集合了6个国家/地区得2个欧洲合作伙伴,包括市政当局、研究机构(如曼彻斯特大学)以及企业(西门子等)。
中国尽管还没有城市明确提出将实现碳中和的雄心目标,但是我们也看到自2011年以来中国有近百个城市开展了低碳城市试点,也有不少城市提出了打造近零碳示范区,在城市层面的
碳减排方面做出了尝试。然而,笔者的总体感受是(碳阻迹也参与了部分低碳城市试点和近零碳示范区建设的工作),项目的形式都做得很充分了,但是目前还没有特别优秀并且可持续的样板案例,基本都是政府部门有这样一个预算资金,为了完成项目而做项目,其实却没有起到实际的零碳示范作用,中国城市碳中和道路还很漫长。
企业碳中和:企业碳中和是指首先核算了解企业自身的碳排放(一般以年为单位),随后通过数据发现减碳空间,采取减碳措施减少自身以及上下游的碳排放,而那些不可避免的碳排放(减碳措施从经济和技术上评估不可行)通过种树或者购买碳减排项目实现碳中和。
近期,许多企业(特别是车企)也纷纷响应碳中和目标,包括大众(承诺2050年实现碳中和)、奔驰(更为激进,2022年停售燃油车,2039年实现碳中和)、保时捷(祖文豪森工厂在制造纯电动跑车Taycan的过程中实现碳中和)、奥迪(奥迪成为德国第一家在国内
运输过程达到碳中和的企业)等车企都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碳中和目标,并且已经开始行动。
互联网公司在碳中和方面也非常积极。Google 承诺,到 2022 年,所有 Made by Google 品牌产品都会使用可回收材料。Google 还承诺到 2020 年使其所有出货商品达到碳中和,以促进其硬件部门发展得更具可持续性。
苹果数据中心100%的用电,以及苹果全球所有设施96%的用电,均来自太阳能、水能和风能发电,苹果中国公司已经实现了运营层面的碳中和。这是互联网IT公司可以效仿学习的地方。
互联网公司的主要排放来自于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如何让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降到最低,有很多创新的方案,例如微软将数据中心沉入海底;Facebook则在北极圈附近建立其数据中心;腾讯选择在爽爽的
贵州挖山洞来存储服务器等设备;阿里巴巴则在千岛湖(利用湖水自然冷却技术)打造了将科技、自然与城市巧妙融合的最美数据中心。
活动碳中和:在中国,则有不少活动和会议做成了碳中和,包括杭州G20峰会,每年的绿公司年会、
北京APEC会议、杭州马拉松、惠普供应商大会、招商局绿色人居大会、联合国气候大会中国角等,而生态环境部近期也发布了《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试行)》推动活动层面的碳中和。
(主要绿色会议列表)
(杭州马拉松碳中和)
个人碳中和: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生活和工作中都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碳排放,衣食住行用各个领域都有
碳足迹。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我们也需要尽量减少我们每个人造成的环境负担,并通过种树等方式实现个人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