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联合国气候大会第22次大会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这被认为将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见行动”的一次会议。
作为公认的最具有挑战性的全球性议题,气候变化不仅仅是环境
问题,更是社会公正和扶贫发展问题。然而,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及城市的影响被多方关注,但在广袤的农村地区,气候变化对其影响在研究及应对方面仍存在很多空白。
脆弱——农村受气候变化影响不容忽视
脆弱与复杂,是中国农村与气候变化之间不可避免的关键词。
“中国的广大农村是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较脆弱地区,甚至是气候灾害多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曾表示。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林而达认为,气候变化还带来粮食供应的风险,尽管我国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和发展,包括利用一些新技术抵消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但是风险依然存在,在较严重灾害发生的情况下粮食供应还有可能造成粮食短缺。
更复杂的是,气候变化影响与贫困线联系密切。在我国,贫困地区和生态与环境脆弱地带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两者在地理空间分布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中国贫困人口受气候变化影响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从中国30年的减贫时间来看,减少收入贫困人口相对比较容易,而消除气候贫困人口是最复杂、最困难的。”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坦言,“气候贫困最大的特点在于对它的识别和统计是比较困难的,即使有了气候变化受害人口述,我们也不晓得哪些人因气候变化致贫。另一方面,解决气候贫困人口难度极大,气候变化既是产生直接气候贫困的主要原因,又可能是产生间接气候贫困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