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在气候方面的战略变化必然会对全球气候目标产生巨大影响,譬如控制全球气候升温不超过2摄氏度。中国在《巴黎气候协定》(Paris Agreement)通过时做出了严肃承诺,并表示愿意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承担领导责任。中国政府已将“减碳”纳入中国下一个五年计划(national-level Five-Year Plans)当中,这为各省各行业制定具体的
减排标准提供了蓝图。
我们分析了与MSCI中国指数成分股公司类似的意向投资组合的碳风险敞口,并将其分别与新兴
市场和全球市场基准做了对比。根据截至2019年8月1日的指数构成,MSCI中国指数的
碳排放量比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排放量低16.8%,比MSCI ACWI指数投资组合的碳排放量高95.6%。自2013年以来,MSCI中国指数的投资组合显示出了明显的碳密度下降趋势,这一趋势与中国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以及脱碳路线是一致的。根据官方公告,到2017年底,中国每单位GDP产值产生的碳排放量已经比2005年减少了46%,这意味着中国提前三年完成了其碳排放中期目标,即在2020年前实现碳密度降低40%到45%。
碳密度趋势图
在MSCI中国投资组合(MSCI China portfolio)当中,高碳型公用事业(Utilities),材料和能源公司仅占到了9.2%的权重,但其碳排放量占到了89%。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全国煤炭消费占全国总能源消费的比例首次跌破60%,这一比例与2020年煤炭消费占比降至58%这一控煤目标仅相差2%。 在这种背景下,燃煤发电厂和一些大的煤炭企业将会面临更多监管审查压力。
在MSCI中国指数投资组合中,碳密集度最高的前十家发行方占投资组合的权重为1.1%,加权后的平均碳密集度为63.4%。这十家发行方里,有8家是公用事业(Utility),如果我们通过评估企业碳密集程度和企业减排努力两个指标来评估各公司风险,那么大唐(Datang),国电(GD Power),华电(Huadian),国投(SDIC)和
深圳能源(Shenzhen Energy)这5家公司面临的风险较为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