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益到绿色:精益不足够,绿色制造更进一步
精益作为是一种战术方法的集合,是智能制造的基础。就本质而言,是强调消除非增值活动所造成浪费,同时以最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交付高质量的产品。一个组织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如果使用精益制造工具进行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保持竞争力,面对当今前所未有的全球竞争形式,企业必须设计和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并改善其制造业务。精益制造已被用于提高运营绩效。运营管理关注的是尽可能有效地将材料和劳动力转化为商品和服务,以使组织的利润最大化。它是为了创建优化的版本,在不影响提供的服务或创建的产品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
可以说,精益制造代表了当今运营管理的最佳实践。一般而言,企业进行精益制造并不会对环境的影响进行预判,但这不影响其能够产生足够的环境效益。由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并不是精益的主要焦点,这些指标也不会在精益方案中突出展示。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先行的企业已经开始引入“绿色制造”,即在制造领域内更新生产流程和建立无害环境的业务。从本质上讲,这是制造业的“绿色化”,即减少使用自然资源,回收和再利用材料,并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排放。绿色制造拓展了精益的边界。
绿色制造更多的是针对流程不同阶段的一系列方法。它强调与产品质量和经济性的总体要求相一致的环境目标的合法性。而为了实现更高水平的环境绩效,组织必须首先采用精益哲学的原则和实践。
绿色运营管理(GOM)正试图使用精益运营的工具和概念,将绿色指标添加到公司用于评估业务流程的卓越度量中。绿色运营围不断扩大,正朝着将环境改善纳入结构和基础设施运营决策的所有领域的方向发展。这也意味着,智能制造同时需要纳入更广泛的各种可量化的绿色战略。如工厂内部的绿色策略,包括照明、暖通空调(HVAC)或加压空气消耗,并在决策过程中确定涉及固定成本的方法。
图1:绿色智能制造的要素
(来源:基于美国UCK大学ISM学院)
一个良好的工厂,需要秉承 “零填埋”、“零排放”、“零污染”、“零事故”的可持续理念,实现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目标。这是一个“智能制造与能源升级”的双转型过程。这也是绿色智能制造的本意。这种 “零垃圾填埋” 实现,不仅仅具有技术可行性,而且也有经济性。法国施耐德电气已经承诺到2030年,在其200个生产基地回收100%的工业废料,而目前也有178个实现零废物填埋,也包括位于中国的22家工厂。然而,这种环境效益也不应该成为一个企业的负担。循环经济的收益,也同样成为企业家关注的热点。通过将循环经济的模式引入到绿色智能制造体系中来,预计还可以带来12%的循环收入和持续增长。
图2:从传统制造到绿色智能制造
(来源:基于美国UCK大学ISM学院)
整体而言,精益制造和绿色制造之间的主要相似之处是在减少浪费方面。绿色制造是一种最大限度减少浪费和污染的制造方法。精益制造是以系统和持续的方法消除系统中的浪费为目的的系统。减少制造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是绿色制造中的重要
问题之一。从某种意义而言,精益制造也可以看成是绿色工程的一个环节。这两个战略(精益和绿色)可以整合并在一种称为绿色运营(GO)的管理中,再加上各种数字化技术,推动绿色智能制造的发展,从而不仅减少浪费和污染,而且大幅度提高组织的生产率和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