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气候变化将会增加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提高平均气温,并使海平面上升,由此带来的风险将对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产生深远影响。为达到
政策目标,各国央行需要将技术进步、气候变化等可能影响整体经济金融、物价的因素纳入政策考量。
根据现有文献,央行对于气候风险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1、将与气候有关的风险纳入金融稳定监测和宏观审慎监督。2、将可持续性因素纳入自有资产的投资组合管理。3、共享数据,弥补数据差距。4、提高管理能力,鼓励技术援助和知识共享。
近年来,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
问题的关注不断上升。Kahn等人(2019)利用1960年至2014年174个国家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气候变化会对各国经济活动带来长期影响,在没有缓解政策的情况下,全球平均气温每年持续上升0.04℃,到2100年时,全球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减少7%以上。如果遵守《巴黎协定》,将温度上升限制为每年0.01℃,损失将减少至约1%。Lanzi和Dellink(2019)对气候变化和室外空气污染导致的经济后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到2060年,由于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失几乎为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3%,空气污染造成的损失约为1%。就这两个环境问题而言,亚洲和非洲相对脆弱的经济体受影响更大。
图1:如果遵守《巴黎协定》,将温度上升限制为每年0.01℃,到2100年全球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损失将减少至约1%
图2:如果没有出台任何缓解政策,全球平均气温每年持续上升0.04°C,到2100年时,全球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损失将减少7%以上
注:图1与图2横轴数值代表在有干预或无干预的情况下,各国人均GDP损失的百分比
表1:在有干预或无干预的情况下各国人均GDP损失的百分比
注:富裕国家是指经购买力平价调整后的人均GDP高于1980年全球中位数的国家;贫穷国家是指经购买力平价调整后的人均GDP低于1980年全球中位数的国家;温度较高的国家是指历史平均气温高于全球中位数的国家;温度较低的国家是指历史平均气温低于全球中位数的国家。
来源:Kahn等人(2019)
2017年12月,由法国、中国、荷兰等8个国家的央行和监管机构联合发起成立的“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合作网络”(Network for Greening the Financial System,简称NGFS),探索各国央行和监管机构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共识,截至目前已经有50多个成员或观察员机构。全球央行日渐关注气候变化问题,并对此展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