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能碳资产何毅:碳排放权市场对新能源发展起到的作用

2019-12-27 17:35 来源: 北极星电力网

华能碳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碳资产交易与运作部经理 何毅主题分享《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化手段推动新能源绿色发展》


专题:2019首届新能源产业投融资论坛暨项目对接会

以下为发言实录:

何毅:大家下午好!很荣幸有机会来这里和新能源行业各位企业家、专家一起学习交流。

二十年来,中国新能源行业轰轰烈烈发展过程当中,对新能源以风电光伏为主的补贴,主要手段是来自政府电价补贴为主的补贴手段。碳排放权在其中发挥作用最大的一个市场化机制,它在一个特定阶段,对风电光伏发展起到非常好的积极作用。

长期从事新能源行业一定听过碳交易市场。2005年全球和中国刚刚启动的阶段,大家普遍对虚拟化市场机制有抵触和难以接受的现象。随着将近十五年碳市场发展,我们这方面知识从无到有,起到作用从小到大,是一个很振奋的过程。碳交易市场是二氧化碳的碳,它是能够为新能源行业带来额外政府补贴之外的经济上的激励。

基本原理是什么?既然叫交易一定要有买方和卖方,买方是像华能这样的火电企业,目前在国内八个省市,明年在全国所有省市都要推动碳交易市场,华能以火电为主的发电企业!每一个火电企业每年都要承担二氧化碳的考核任务。每年政府会发一个二氧化碳排放的权利。如果你的排放比政府发给你的少就可以在市场上卖,买方是强制减排市场,还有一部分是自愿减排市场,来自个人、企业。

卖方是谁?新能源行业风电、光伏,水电也会分享,水电部分市场多多少少受到一点歧视,水电产生二氧化碳减排量在部分市场受到一些歧视。风电和光伏是国家非常鼓励在碳市场交易的品种。

每年有多少二氧化碳排放指标进行交易,我们需要引入第三放按照标准化流程来做认证程序。

国际国内碳市场发展历程,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5年第一个在中国也是全球第一个注册CDM项目是华能的在内蒙古一个风电项目,CDM是国际认可的一种碳交易机制,中国的新能源企业可以把我们碳减排量出售给欧盟为主国际的承担强制减排任务的企业。CDM机制2005年快速发展。一直到2012年这是我们讲的一个阶段。在那个阶段给大家一个概念,五万千瓦的风电项目一年卖空气、卖碳指标一年能卖100万欧元左右,少一点也能卖到七八十万。每度电到0.06到0.1元。对新能源发展在这个特定阶段起到非常大激励作用。

任何一个市场都有起有伏,2012年随着中国大量新能源企业注册成CDM项目,欧盟需求方也呈现了供给过剩情况。2012年欧盟出台相应政策,不再接受来自中国的清洁能源项目。因此整个最美好的黄金时代划上句号。

第二个阶段是2013年到2019年,国内八省市推动试点国内碳交易市场。CDM时代需求方来自国际来自欧盟,在试点碳市场里需求方来自中国划定八个试点省市内的高耗能企业。在这个阶段碳价格比前一个黄金时代下降90%。在最好的时候一吨二氧化碳排放指标能卖10到13欧元,现在碳价格在5到10元人民币/吨。不能算是黄金时代,甚至不能算白银时代,但是还是能起到给新能源企业一点补贴作用。我们更期待第三阶段,明年开始全国除了八省市之外,整个中国要启动碳交易市场,很期待新能源为主的减排项目能够在市场里为中国节能减排发挥更大的作用。

国内自愿减排项目叫ccer项目,有标准化开发流程,2017年前国家发改委主管,2018年生态环境部主管这项工作,每一个项目不是我们一个风机戳在那里可以卖碳,需要有一些人帮你做包装,在认可国家主管部门做认证,量才能进市场交易,还有一系列流程。不详细展开,中间需要我们引入一些咨询机构,引入一些第三方。我们需要制作一些项目包装文件。这个过程并不复杂,总体来讲新能源企业项目包装成功率,我个人觉得至少在90%以上。

简单分享一下经济性,各位很关注这方面内容,还是以标准5万千瓦风电项目举例,要经过聘请咨询机构,聘请第三方审核机构进行一系列的包装,大概各项费用包装下来每一个项目基本上七年是一个阶段,可以续两次,所以叫7×3,只记录第一个记录期的7年,总成本60万人民币左右。能产生多少收益呢?如果按照个人认为很低的5元/吨来算,7年5万千瓦项目正常发电产生180万左右收益。说多也不多,但是苍蝇也是肉,也能为项目带来一点微薄的补贴,随着全国市场启动,随着更多高耗能企业纳入市场需求会不断吞下来,对减排量需求不断增加,一定会推高价格,未来如果能到20块钱,可以看到7年下来为项目带来900多万收益,到每一年也能带来一百万以上收益。

这需要按照每年七万吨减排量,这是比较偏低水平,如果像风资源比较好的地区,一年10万到12万吨减排量也可以达到。

CCER项目市场机制不是单纯为新能源项目设计的,但是由于中国新能源行业快速爆发式发展,在整个CCER市场内新能源项目占比非常高,如果把水电扣掉,水电在各个市场受到一些歧视,开发出来不一定交易得掉,以风光为主项目占市场一半。2013年开始,CCER交易量大概达到2.01亿吨,还是有不少量能够交易出去,市场空间在1元到30元之间。每个项目在不同区域发电量在年份不同都会产生不同需求。5元/吨对应风电,是符合现在国家主管部门开发标准的标准化项目,个别水电类项目,没有严格按照国家开发的标准程序开发的减排量也有交易价值。

我讲未来我们要瞄着最有刚性需求,是需求最大的一个市场,我们未来全国碳交易市场,高耗能为主的市场,对应标准化CCER产品现在在5到8元/吨,个人认为有比较大上涨潜力。

未来2020年启动以后,新能源行业依然是整个减排项目主力军。

整个中国碳交易市场,高耗能企业一年二氧化碳排放量50亿吨左右。按照现在规则,基本上每年会50亿吨碳排放量里允许新能源类企业减排量进入市场比例高到10%,低像上海1%。但个人觉得10%有点偏高,1%又太低。如果以中位数5%计算每年市场对见量CCER需求是多少呢?是两亿多吨的量。两亿多吨量每年对应多少装机呢? 五万千万风电项目一年7万吨减排量,两亿吨量能够装下来三千个项目。对应五万千瓦,基本上对应1.5亿千瓦的风电装机,差不多是我们现在国内风电装机两亿千瓦左右。国内需求匹配装机规模一半左右。会不会竞争很激烈?不会。因为刚才讲到2013年以前项目已经在国际上交易了。这两个市场互斥,只要进入国际市场不要想进入国内市场。也就一两亿千瓦装机,市场能够容纳下中国所有在发展,2013年以后新增风电装机,市场非常值得期待。

第二个是碳和金融结合,是可以交易金融产品,有成熟交易市场,买卖碳跟我们买卖股票一样。有挂单,有买一有卖一实时撮合,时间优先价格优先,有金融产品可以和传统金融产品结合,在座有风场老板,我有五万千瓦项目,风电项目发电量非常稳定,随着中国消纳问题不断改善,未来发电量还能期待有增幅,如果有一个非常稳定的发电量,未来每年预期到的碳减排就可以预期到,我们这部分未来的碳流能不能作为一种质押物获取融资,或者作为远期交易手段,如果把市场价格打一点折扣,提前把未来碳减排量出售给金融机构,这里有很多手段可以为企业解决现实面临的融资问题,不管长期、短期、中期、过桥都可以解决一些融资问题,随着市场规模不断加大,金融在这个市场里发挥更大的作用。

碳不是唯一对新能源市场化鼓励手段。

第二需要关注国际碳减排市场。2013年以前欧盟有一个很好的市场,但是那个市场已经成为过去时,未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全球除了欧盟外美国、韩国、新西兰等国家也都在做碳市场,未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全球化进程提升,我们碳指标也会形成碳指标全球交易市场,未来也可以瞄着在不远的将来可能产生的国际需求。第三是自愿的碳中和,我们也可以做一些匹配,这个市场规模很小。

第二是绿证,绿证又分广义和狭义,我个人觉得现实可用工具有三个。第一个绿证是最早的自愿绿证,跟补贴一个互斥关系,如果不要补贴可以申请自愿绿证,需求方没有强制义务,导致市场变成一头热,新能源企业都愿意很早把未来补贴通过绿证变现,但是需求并没有。这是很好的尝试,但没有形成很大的交易量,不用太期待这个市场能为大家解决很多现实问题。我们现在很关注从今年开始配额制,也叫绿证,还有一个叫非水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现在配额制考核主体是电网公司、自备电场,受电公司,目前既没有考核发电企业,没有考核火电发电企业也没有考核新能源企业。但是我们一定跟绿证相关,所以我们很期待未来市场不断演进绿证交易怎么向上下游价格传导,绿证成本怎么向以火电为主的企业转嫁,又反过来向上游新能源企业体现补贴作用,因为经济学原理支撑,所有成本都有上下游之间转嫁,但是目前按照可再生配额制跟新能源企业也好并没有直接关系,所以我们还要期待未来政策设计演进。还有一个很少关注的,国际绿证,欧盟有很多企业,不管出于公益目的、自发目的,北欧很多国家有政府强制要求,他们也需要买一些绿证,这些绿证怎么来呢?有可能买中国绿证。今年接触到很多这样需求。这个说实话钱并不多,以5万千瓦风电举例,每年能带来20万人民币左右收益,但是毫无成本,躺着把这20万拿下来,如果有需求可以关注。但是这个需求并不大。如果支撑5万千瓦项目支撑两三百个。但如果馅饼掉到大家头上还是一个可以敞开怀抱去拥抱的。毕竟一二十万也是钱。

总体来讲碳交易市场,绿证这些市场化手段,某一个历史阶段,所有阶段内都会起正向激励作用,特定阶段会产生很明显的激励作用,我们期待2020年后随着全国市场启动又能够回到2013年以前的黄金时代。

最后简单介绍一下华能碳资产公司,我们是华能全资子公司,专门在做整个华能系统内,包括系统外碳资产管理,大将公司交易的碳指标占整个市场比例15%到20%左右。一方面依托于华能大量的火电机组,也有很多新能源机组,不管火电需求方还是新能源出售方都占非常高的比例。也有很完善技术团队和市场交易团队,我们公司除了碳业务也有节能减排项目投资业务,也有一小块受电市场业务。现在发展方向是在围绕自己在做的综合能源服务平台,在做很多尝试和努力,希望和在座各位新能源行业企业家能够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嘉宾审核)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