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精神,按照中央林业工作会议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确保林业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国家林业局组织制定了《林业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2年)》,并联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发(《规划》全文见中国林业新闻网)。
一、规划编制背景
首次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首先加快林业发展。林业产业是现代林业三大体系之一,是符合循环经济理论发展的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农民就业、带动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和十分特殊的作用。发展林业产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现实需要。林业产业的科学发展是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生态体系是发达的产业体系的基础和前提,发达的产业体系既为建立完善的生态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提供重要的支撑和保障,又能通过提供丰富的物质产品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不断增强自身实力、聚集再发展能力的必然途径。
近年来,我国林业产业发展速度很快,已成为世界林产品生产、加工、消费和进出口大国,2008年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719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特别是以人造板、木地板和家具等为主的木材加工业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几乎占欧美国家同类产品
市场的半壁江山。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我国林业产业特别是木材加工工业冲击是巨大的。造成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体受金融危机影响,其建筑和房地产市场严重萎缩,从而导致我国林产品出口的不断下滑。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我国林业产业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
问题,主要是生产力布局严重不合理,原料培育与加工业扩张脱节、企业生产规模参差不齐、科技含量低、经营机制和
政策体系不完善等。目前,我国出口林产品大部分是贴牌产品,主要是
山东、
江苏、
河北、
浙江等省中小企业生产出来的,其技术含量、产品质量和品牌竞争力十分低下,不仅制约着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更难以经受外部经济环境的冲击。
二、当前林业产业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虽有回暖迹象,但林业产业发展的形势仍较为严峻。一是我国林产品出口市场萎缩,出口增长大幅回落,全国林产品出口持续下滑,2009年前三季度全国主要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450.32亿美元,同比下降6.47%,其中,出口总额为243.79亿美元,同比下降8.91%;进口总额为206.53亿美元,同比下降3.4%。二是原材料与产品价格陡降,人造板生产用的木材原料价格下降了15-25%,导致森林资源培育者的积极性严重受挫,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产生一定影响,森林资源发展和生态建设阻滞,人造板、林果等产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大幅下降,已经导致浙江、山东、江苏、河北等人造板生产大省和林果及加工业大省的林产品大量积压。三是国内木材销售受到剧烈冲击,产品积压严重。东北、
内蒙古四大国有林区木材产销率为38%,每立方米木材售价降低幅度为100-150元左右;
福建、
广西、
贵州商品木材大量压库,仅福建即达91万立方米。四是林业企业大量停车限产、关门倒闭,导致生产人员大量失业,仅浙江、山东、江苏、河北4省的6个林业产业比较发达的县就减少就业人数300万左右,加剧了农民工返乡潮和城乡就业压力。
多年来,林业产业发展迅速,但积淀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一是林业产业的森林资源支撑较弱,原料林基地建设缓慢,质量不高,效益较差,人造板原料林基地的保障程度不到30%;二是林业产业的整体素质不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2008年林业的科技贡献率只有39.1%;三是林产品科技含量低、品牌意识薄弱,我国林产品国际知名品牌寥寥无几;四是林业机械制造业水平总体落后,高端林产品的加工机械主要依赖进口;五是林产品低端化、落后产能庞大的问题长期存在,尤其是人造板质量参差不齐,总体质量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