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关税”重压下的中国战略

2020-1-8 09:10 来源: 中国环境战略与政策 |作者: 李静云

美国推行“碳关税"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奥巴马政府推行“碳关税”法案,不仅是出于保障能源安全和国家安全的考虑,更深层次的目的是寻找下一轮引领世界经济潮流的经济增长点,以振兴和提高美国在全球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形成制衡,争夺世界新话语权,确保美国的领袖地位。

着手后京都时代国际竞争战略布局

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后,一改往届政府不参加《京都议定书》的消极态度,不仅将低碳经济作为化“危”为“机”和实现发展升级与转型的主要政策手段,而且积极推动国会对气候变化问题进行立法。奥巴马政府的这一转变,有改善美国形象的意图,更深层次的目的是寻找下一轮引领世界经济潮流的经济增长点,以振兴和提高美国在全球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巩固其在未来以低碳化为核心的绿色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美国已经意识到,以IT、微电子业为核心的上一轮经济增长已经难以为继,寻找下一轮经济增长点迫在眉睫。如果美国能在低碳经济领域成为世界领头羊,那么美国仍将能够在未来多年继续稳坐世界“老大”的宝座。推行“碳关税”无疑是美国基于中长期发展而打出的一张“战略牌”。

世界经济历经工业化、信息化之后,正在走向“低碳化”。以低碳为主的经济结构将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和新产业崛起。除了能源产业的清洁绿色化外,整个制造业特别是资源加工业如冶金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将全面推广循环经济的生产模式。生产工艺突出节能减排、资源的综合高效循环利用,使污水、废气、固体废料、粉尘基本实现零排放,成为无污染的绿色工厂。机械加工制造业在向自动化、信息化不断升级的基础上,将向节能节材、绿色制造如绿色家电、绿色照明、绿色日用品等方向升级。绿色正成为市场准入的标准和竞争取胜的必备条件。在新兴产业方面,环保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信息、生物和现代医药、现代服务业、文化及创意产业、旅游产业等低能耗、低排放产业,作为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并作为经济的主体带动经济结构的轻型化、知识化。因此,奥巴马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而实施的“碳关税”等低碳经济计划将成为美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发动机。

保障能源安全和国家安全

奥巴马政府推行“碳关税”法案,是出于保障能源安全和国家安全的考虑。长期以来,美国都是世界上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和进口国。2007年美国的能源结构中,化石燃料高达84.9%。其中,石油占39.2%。天然气占23.3%,煤炭占22.4%。而委内瑞拉、伊朗、俄罗斯、中东、海湾、巴西等石油大国近年来又是美国的对手。过高的油价、对石油进口的过度依赖,已经严重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和全球战略。因此,奥巴马曾把石油暴政比作法西斯主义。他在就职演说中指出,“我们利用能源的方式助长了我们的敌对势力,同时也威胁着我们的星球。”

而美国计划减少50%的石油消费量,转用太阳能、氢能、天然气、乙醇汽油等新能源,以摆脱对石油的过分依赖,这将是削弱石油出口国的关键法宝。有学者甚至认为,这是比布什直接攻打两伊更伟大的计划,它将使从西亚到俄罗斯和南美的石油国家利益联合体遭遇釜底抽薪式的打击,被迫放弃高油价的利益,自动转换到比美国低得多的全球经济的等级结构之中,从而完成世界力量重组。

制衡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

奥巴马政府推行“碳关税”,也是为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形成制衡,争夺世界新话语权,确保美国的领袖地位。美国的减排法案中规定对未达到美国碳排放标准的外国产品征收高额惩罚性关税,堂而皇之地将别国财富纳入自己国库的同时,还要让其背负污染环境的恶名。当低碳化成为具有“政治正确性”的议题时,所有国家只能有两种态度:要么反对,要么支持。而两种态度必然对应着两种后果:支持者占据道义制高点;反对者则成为众矢之的,国际形象受损,贸易面临各种形式的制裁。美国在碳减排议题上日益主动的态度将给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大的压力,中国在这个问题上已经不能再继续采取消极态度。

同时,由于80%的全球气候变化是由工业化国家上百年过度排放造成的,但他们目前基本度过了高消耗资源、高污染排放阶段,进入了后工业化社会。而包括中、俄、印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正处在以重化工为主的工业化初中期阶段。西方国家往往以减排、生态保护为借口限制别国发展,通过技术壁垒推行贸易保护主义,限制本国进口发展中国家产品。这样,美国借气候变化来“拯救人类共同家园”这一道德高地,使其成为全球致力于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领袖,并掌握新的国际规则制定权。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