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至今令人记忆犹新。如今,除了担忧经济衰退、贸易摩擦,两大看似不相关的新兴挑战正对金融货币体系构成巨大的潜在威胁——数字化和气候变化。
在
北京时间1月21日于瑞士举行的世界经济
论坛(达沃斯论坛)期间,“塑造未来的金融和货币体系”分论坛引发关注,讨论嘉宾围绕数字化的颠覆性影响以及气候变化对金融系统的冲击进行了分享。
数字化挑战已触及金融核心
“如果要将科技、数字化对金融服务业的挑战比作一道拱门(arch),那么之前可以说挑战还处于拱门的很前端,例如机构仅仅是换上了一个新的用户界面,但目前挑战已经来到拱门的最顶点,拐点已至——随着区块链、数字资产、稳定币的崛起,目前数字化已影响到了金融系统的核心——货币发行、流通、使用等。”Circle Internet Financial首席执行官阿莱尔称。
他提及:“一家大型科技公司(即Facebook)的稳定币计划(即Libra)震惊了世界,其触及到了金融系统的核心,拥有全球几十亿用户的平台公司的渗透力可想而知。如今,中国央行还在研究推出央行数字货币。我们都意识到了现在的挑战。”
主流观点认为,由于Libra强调点对点交易和匿名性,使得央行和监管部门对跨境资产流动的监管难度加大。但是,传统监管理论与体系的过时和失灵并不能完全有效应对新业态的发展,难以有效管控数字货币交易所、协力厂商支付平台等新兴金融科技平台的风险。
Facebook发行Libra的计划似乎刺激了各国央行加快研发央行数字货币。在数字经济时代,各界认为央行也应对货币的形态进行改良、调整,这样才能够在数字经济时代维护法定货币对公共
政策起到的积极作用,包括在个人隐私的保护、可匿名性、反恐融资、反洗钱、货币政策、有效信息之间都可以起到比较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和发行方面也同样面临挑战,金融机构如何适应潜在的影响、如何避免央行数字货币导致“狭义银行”等
问题都值得探索。
花旗集团首席执行官高沛德在论坛上表示,“金融服务机构历来都是内向型的,即科技方面都是由机构自己牵头完成,但目前采取了‘三方措施’,除了自己做,还会同时与外方机构合作,例如所谓的颠覆者,我们也会与其合作,为其提供可触及全球上百个地区的用户群体,这是其凭一己之力无法实现的;此外,我们还会去收购一些公司或者是购买服务,例如在网络安全领域。”
关注气候变化的金融冲击
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人士开始关注气候变化对金融体系带来的潜在挑战。
就在论坛开幕前的一周,全球第一大资管巨头贝莱德CEO拉里·芬克就表示,日益加剧的气候危机将从根本上重塑金融
市场,资本的重大重新分配将“比大多数人预期的更快到来”。他称,“在我从事金融行业的40年中,目睹了许多金融危机和挑战,包括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的通货膨胀飙升、1997年的亚洲货币危机、网络泡沫以及全球金融危机。即使这些事件持续了很多年,从广义上讲,它们都是短期的。而气候变化则完全不同。”
早在2010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要求上市公司披露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底线风险。例如,可口可乐公司在其财务披露中指出,由气候变化引发的水资源短缺对其生产链和盈利能力构成风险;一些保险公司也发布报告,指出该行业面临更频繁的极端天气风险。
苏黎世保险集团首席执行官格雷科在论坛上表示,欧委会数据显示,欧盟每年需额外投资约1800亿欧元来履行其在《巴黎协定》中作出的承诺。之所以此前人们懒于采取行动,主要因为价格的激励因素不够,即气候变化的影响还不足以大到推动人们立刻采取行动去应对。
伦敦政经学院经济学教授金刻羽则表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就和货币体系挑战一样,需要全球合作,但我们现在很缺乏这种合作。”她认为,“需要长期视野、强有力的政治领袖以及私营部门的积极参与,当长期投资到位后,就能逐步降低绿色科技的成本。”
她提及,中国除了拥有极强的领导力,私营部门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处她以蚂蚁金服作为案例。早前蚂蚁金服就与联合国环境署携手合作,通过使用移动支付平台、大计算和社交媒体,打造全球首个大规模绿色公民消费行为试点。“蚂蚁森林”鼓励蚂蚁用户减少
碳足迹,支付宝“蚂蚁森林”项目因带动5亿人参与低碳生活,并将积累的绿色能量转化为种植在荒漠化地区的1.22亿棵树。
其实,论坛嘉宾的担忧早前已经被全球央行所提及。全球主要央行警告,气候变化加上管理不善的低碳转型,有可能引发资产价格突然暴跌并摧毁金融体系。根据估算,仅由化石燃料一项而带来的气候相关损失就可能达到1万亿至4万亿美元,如果考虑更广泛的行业,这一数字可能高达20万亿美元。
美国联邦政府五大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成员也警告称,气候变化引发的金融风险与抵押贷款危机或堪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因为如果气候变化引发更多不稳定且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将导致大型金融产品供应商无法及时将风险转移到其投资组合之外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