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亿人居住地将沉落海底
控制全球升温速度已经迫在眉睫,即使能按照《巴黎协定》提出的,本世纪内要把全球平均气温相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值控制在2℃之内,并为能控制在1.5℃内而努力。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将面临极大的挑战。意味着即使将升温控制在2℃以内也不能有效避免气候变暖带来的最坏影响。如同中国,美、欧等高层显然也意识到了温室气体、环境恶化加速等所带来的严峻性。2019年,英国《自然通讯》杂志曾发表的一项气候研究结果认为,海平面上升、海岸洪水对全球岸线的威胁约是先前估计的三倍。美国国家气象局气候预测中心(CPC)2019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即使在低碳排场景(即温室气体排放在2020年之前达到顶峰,实际不可能)下,仍有约1.9亿人居住的滨海区将位于2100年的预计海平面之下。人类所面临的
减排任务十分艰巨。
环境
问题是能源转型的最重要推手,全球气候极端化,极地、格陵兰及高山冰川消融加速,海平面急剧上升等环境问题需要全球应对。人类对地球的“改造”日益加速。在加拿大阿沙巴斯克(Ashabasca)等地,油砂开采已经毁坏了大片林地。在北美,有山火、飓风等;在北欧,多次发生森林大火;在北美阿拉斯加,2019年哥伦比亚冰川已经消融了有记录以来的60%。在俄罗斯的北极圈内,北极冰的快速消融虽可为少数国家开辟北极航道(The Arctic Route),但却严重危及生态文明。在澳洲,有失控的野火。在帕劳、瑙鲁等,有灾难性的海进(transgression)。在我国
山西朔州,煤炭的大规模持续露天开采已毁掉了永定河源头的泉眼等。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生物圈的破坏,超过以往几十万年之和。人类想逆转此类破坏已经难得从容了。在大自然面前,要低下高昂的头颅,要快速行动。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是广被关注的
碳排放“大户”(本段文字中光电、风电数据仅供参考)。国务院于2016年10月27日印发并实施了《"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实施层面目标较明确。旨促进碳排放的降低,成效显著。2005年我国煤炭消费在一次能源中占比重约72.4%,此后大约14年的时段内煤炭在能源消费中占比年均降约1%。2018年中国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下降45.8%。2018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约46.4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产量、消费量分别为36.8亿吨和37.7亿吨,煤炭消费占比59.1%。2018年,光伏发电约1775亿千瓦时,同比增50%;风电约3253亿千瓦时,同比增16.6。2019年中国总能源消费47.9亿吨标煤,原煤产量、消费量分别为37.5亿吨和39.4亿吨,煤炭消费占总能源消费比约58.2%。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总发电量71422.1亿千瓦时,同比增3.5%。2019年煤炭发电51654.3亿千瓦时,同比增1.9%,占总发电量72%。2019年光伏发电2243亿千瓦时,同比增26.4%,占总发电量3.0%;风力发电量3577.4亿千瓦时,同比增,占总发电量5%。2019年前三季度弃风电量128亿千瓦时,均弃风率约4.2%。能源转型仍任重道远。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1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煤电装机规模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但这个数字约等于所有其他国家煤电装机量之和。从数据看,这个11亿千瓦的装机依然偏高。我国自2017年12月19日,正式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此乃实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承诺的重要措施,也是全球实现温室气体达峰的重要组成部分。火电导致的碳排放超标依然是一个问题,如果风电、光伏、水电、核电可以替代部分火电,对于我国乃至世界的
碳减排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