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内容摘要:
航空业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有研究表示,如果国际航空业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50年其
碳排放水平将增至现在的3倍,全球碳排放占比或达27%。
然而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航空业受到重创,航空减排工作预计将迎来一系列挑战:
·航空公司的经济损失不断扩大,这或将加大各航空公司完成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机制(CORSIA)减排目标的压力;
·CORSIA的基准值或将低于正常水平,增加各航空公司完成CORSIA减排目标的难度。
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就国际航空业而言,国际碳
市场机制将成为航空减排的必由之路。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其对世界经济的冲击正在显现,其中航空业首当其冲。众多航司出于防止疫情蔓延和市场经营的考虑,大面积取消航班、削减相关业务。但这并不能改变航空业快速发展的总体趋势,根据“非典”时期的数据,航空业或将在疫情暴发的6个月后逐步恢复。因此,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增长最为快速的行业之一,航空业减排工作不容放松。
2020年对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对国际航空减排亦是如此。国际民航组织(ICAO)理事会第219届理事会会议已于3月2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并将于3月20日闭幕。按照计划,会议将审议自愿加入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机制(CORSIA)合格
碳减排体系的相关申请,其中包括中国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
ccers)项目。此后,各个成员国政府需要在6月30日前向国际民航组织申明是否决定加入CORSIA,这也被视为该计划能否按期于2021年开始试点并实施的关键节点。
在疫情影响下,如何在保证经济发展回归正轨、并稳步发展的同时,帮助航空业探索低碳发展路径、实现碳排放目标,应引起人们的关注。
疫情对航空业影响或被低估
国际民航组织(ICAO)此前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月中旬,约有70家航空公司取消了所有来往中国大陆的国际航班,另有50家航空公司削减了相关的航空业务。这导致直接往返中国的外国航空公司运力减少80%,中国航空公司运力减少40%。
2月24日,国际航空
运输协会(IATA,以下简称“国际航协”)发布初步评估报告,对新冠肺炎疫情对航空运输业的影响进行了进一步预测。报告指出,根据2003年 “非典”(SARS)时期的 V 型走势(见下图),在疫情暴发的最初6个月内,客运需求将迅速下降,随后逐步恢复。据此预测,新冠疫情将导致亚太地区航空公司年客运需求将下降13%,而结合去年国际航协预计亚太地区航空公司客运量4.8%的增长进行修正,2020年亚太地区航空公司年客运需求同比2019年将下降8.2%。同时,全球航空公司客运需求将下降 4.7%,而这也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发以来全球客运总需求出现的首次下降。以此估算,2020年,全球航空公司总收入预估将损失293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航空公司收入损失达278亿美元。
国际航协预计, 新冠疫情将导致亚太地区航空公司年客运需求将下降13%。图表来源:国际航协
就中国国内而言,根据航旅纵横的实时数据,2月13日至3月4日期间,中国境内国际航班进出港班次同比下降70%-80%,目前随着各地方和各行业的复工复产,国内航班班次已经逐步回升。而根据国际航协的报告,受本次影响的中国国内客运市场损失或将达 128 亿美元。
根据航旅纵横的实时数据,2月13日至3月4日,中国境内国际航班进出港班次同比下降60%-80%。
但事实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很可能远远大于目前各方的预测:
•首先,从中国国内来说,对比“非典”时期和新冠肺炎疫情时期的相关指标可以发现,自2003年以来,中国的国际航空旅客运输量翻了一番,国内航空旅客运输量增加了五倍,因此此次受影响的旅客人数更多。有民航专家分析,2020年国内航空旅客运输量可能出现自1990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其次,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于第二季度,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于春节前后的春运期间,因此新冠肺炎疫情对航空业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不过由于国内因满足复工复产需求而产生的企业包机情况可能未被充分统计,这一情况纳入统计后可能会略微减弱国内民航业相应的损失程度。
•最后,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截至欧洲中部时间3月4日上午10时(
北京时间17时),中国境外已有76个国家确诊新冠肺炎12688例,死亡共计214例。正在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或将给全球航空业带来更大的影响和损失,而现在公开的国际民航组织和国际航协的相关分析大部分基于中国病例影响,暂未考虑疫情全球蔓延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