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企业,经常听说PEST分析却不知此为何物?
别急,今天带你走进PEST✅✅✅
PEST 模型
是分析外部关键要素(政治、经济、社会环境、技术)对内部(战略、组织、人事、营销等)影响的分析框架。应用领域:战略、研发、人力、营销、组织发展等。
本文主要介绍六部分内容:
1.模型的具体内涵
2.模型的应用范围
3.如何最大价值使用模型
4.模型使用的技巧及提示
5.模型的优势及局限性
5.模型应用的典型案例
1. 模型的具体内涵
通常PEST分析分为4个外部要素:
1.政治环境(Political):(对内)制度、改革措施、
法规、税收
政策等;(对外)贸易政策、关税等;(状态)政治体制及结构、形势等;
2.经济环境(Economic): (宏观)国民经济增长/减少、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利率、汇率、通货膨胀率等;(微观)收入水平、消费偏好、储蓄情况、就业(失业率)水平、最低工资水平及工作时间等;
3.社会环境(Social):(文化)社会风俗、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生活方式;(其他)社会结构、社会保障系统、人口状况及地理分布;
4.技术水平(Technological): 新技术更新换代(如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科技水平、技术动向等;
目前PEST模型通常会补充成为各类变形,常见的有PESTLE/ PESTEL分析、PESTLIED分析、STEEPLE分析、SLEPT分析。如在英国会比较流行添加 L(法律环境)以及E(生态环境)变为PESTLE 模型。
1.法律环境(Legal):法律规章、国家司法、行政法规等;
2.生态环境(Environmental):气候资源、生态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自然环境及资源;
2. 模型的应用范围
通过分析以上要素,企业级组织能够把握宏观要素,评价这些要素对企业战略目标及经营的影响。PEST可以应用在战略(业务定位、政策目标、新业务研究)、研发(研发计划、产品计划等)、人力(人力资源计划)、营销(营销策略、投入计划等)、组织发展(组织变革等)等方面,它强调外部要素对内部要素的制定、选择、调整的重要性,同时,PEST分析有利于对未来潜在影响的分析,可以很好地形成对未来研究及分析的计划。
3. 如何最大价值使用模型
当你使用PEST模型作为分析框架的时候,可以记住以下的分析方法:
· 识别研究范围:确定现在及未来的研究对象及其地域范围;
· 决定收集资料的方式:是选用一手材料,还是二手材料?通常收集资料是繁杂系统的工作;
· 确定适当的资料源:资料是否具有偏向性及立场?资料是否适合应用在报告上?哪些数据源作为比对?
· 收集资料:建议可以使用清单的方式进行收集,并列出资料的来源,具体时间等,并进行适度的整理(如制作成表格);
· 分析资料:按照找到的材料按照时间、或者发展的方式进行梳理分析;
· 确定重要性:甄别放在框架上的资料,哪些资料及信息可能导致
问题?哪些更重要?
· 识别发现的问题:识别目前的问题有哪些解决方法,通过PEST框架寻找解决方式;
· 利益关联方判断:需要考虑到每个解决方式是否会影响内部的所有利益关联方;
· 决策共识与持续监控:与他们去讨论并且形成PEST模型带来的决策共识;并且需要采取哪些行动及持续监控哪些PEST因素的发展;
4. 模型使用的技巧及提示
结合相关文献及材料,提出关于PEST的使用技巧:
· 从多角度析:分析的维度及材料全面,能有助输出更好的分析结果;
· 使用可信的成熟的资料源,如国际WTO等官方组织的数据源;
· Apple to Apple原则:资料之前要互相比对,确认资料具备客观、无偏;
· 与其他模型工具一起使用,例如:竞争态势短阵、SWOT分析模型、波特五力模型等;
· 持续关注外部要素变化,并且分析他们的重要性变化;
· 关注不同相关方对观点的解读,避免单一的分析结论;
· 避免不去关注及分析收集的数据,大量收集数据,从而陷入过量数据而无从入手;
· 不要基于过往及现在的结论来判定未来发展趋势;
5. 模型的优势及局限性
模型应用优势:
· 模型结构简单,能够应用在广泛的商业环境研究;
· 能使得研究者更关注外部的变化,更有战略性思维;
· 能够让研究者更有效预测外部变化,同时采取行动;
· 能够让研究者更全面发现外部可能带来的机会,并且及时抓住相关机遇;
模型的局限性:
· PEST强调外部影响因素,分析者会容易过渡简化使用数据的量,从而弱化数据在分析上的作用;
· 部分分析者由于选择资料源上经验不足,导致分析材料过多而无法着手;
· PEST分析需要定期进行,确保这些资料源具备有效性;
· 对于变化较快的外部环境,PEST分析的难度较大;
· 某些资料的使用,可能会被证明是错误的;v
6. 模型应用的典型案例
PEST 的框架广泛用于对行业的研究,典型应用于行业分析框架中;后台留言“PEST案例”,可以获取
北京邮电大学的硕士论文《物联网行业发展分析》中关于物联网产业环境分析;论文中,分别对物联网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技术环境进行分析,其中:
1、 政治环境:梳理了中国1999年《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中政策对行业标准、方向的确定,到2009年,国家确定物联网产业的示范领域以及产业联盟。2010年后,政府工作报告的大力推动;文中按照历史政策发展以及物联网的发展高度关联,强调政策在行业社会普及与推广的作用;
2、 产业环境:梳理了中国GDP以及宏观调控对产业结构的升级;同时描述了整体物联网行业的
市场规模。市场规模中,分别从芯片、应用终端、传感器等角度说明整个行业的发展前景明朗;本部分更着重在梳理产业链现状及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3、 社会环境:梳理了法规完善度、信息安全等问题,本部分在素材支持上相对欠缺,但是能明确说明物联网行业发展中面临的两大核心问题;
4、 技术环境:梳理了技术标准、RFID技术、云计算技术、传感器、中间件的技术路径及发展,表明物联网技术底层响应技术影响因素。
最后,整篇分析通过PEST分析,总结出国内物联网的发展尚待成熟,给出PEST分析后发现行业的问题。
对照案例材料,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对行业分析中的
政策法规因素做了很多篇幅的描述,在材料重要性中,认为政策在物联网行业发展中占据关键的位置,并且发现物联网行业中关键问题在于其行业标准不健全、应用产业规模小。
局限于论文发表的时间,该文并没有后续对政策持续监控。应用中,如果持续监控或许会发现各要素重要性可能在不同要素的发展中呈现变化。物联网政策因素可能在近年开始完善,消费级物联网成为核心战场。
Source:
[1] 《物联网行业发展》,关勇,北京邮电大学;本文引述案例部分:11-18.
[2] 《2019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3] 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商管理》,中国人事出版社,Retrieved 2019-06,P9-10.
[4] 维基百科 — PEST analysis.
[5] MBA智库 — PEST分析模型.
[6] PESTLE analysis history and application, CIPD. Retrieved 2009-10-21.
[7] MORRISON, M. (2013) Strategic business diagnostic tools: theory and practice. CreateSpace
Independent Publishing. (Chapter 3: PESTLE).
[8] BEEVERS, K. and REA, A. (2016)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practice. 3rd ed. London: CIPD. (Section 2.2: Understanding organisations, p28).
[9] DOBBS, M.E. (2014) Guidelines for applying Porter’s ve forces framework: a set of industry analysis templates. Competitiveness Review. Vol 24, No 1, pp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