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迹象
许多专家和行业主体主张,应从“自上而下”的目标和控制转向由
市场力量驱动的投资。但是,只有当投资是应对国家需求而非市场时,国家才可以为新的刺激计划调动资金。通常,中国不会使用预算内支出来资助刺激措施,而是通过国有企业和商业银行,指导其增加支出。在此情况下,若缺少对产能增量的控制,则将带来过度投资的高风险。
例如,在通过投资支出以实现经济目标的政治优先性面前,控制产能过剩的努力显得脆弱不堪。国家能源局于2月发文放宽对新建煤电项目审批的风险预警即是例证。
“风险预警系统”于2017年1月被首次引入,以防止产能过剩的省份批复新项目。一年前,该
政策涵盖的中国31个省级电网中,只有21个获准“绿灯”,但却在上个月增至25个(如下图所示)。
已规划的新增燃煤发电容量的位置和规模(兆瓦,以各圆圈大小表示)。根据各省电网在“风险预警系统”|(亦作“红绿灯”)
中所对应的状态,对地图进行了颜色编码。其中,红色表示新增产能不得获得施工许可。来源:全球能源监测和国家能源局。图表来源:作者。
该变化意义重大:在四个新亮起的“绿灯”电网区域内,已规划的煤电总产能已经达到0.34亿千瓦(34GW)。
根据全球能源监测(Global Energy Monitor)的数据,“风险预警评级”松动的情况在2019年的新项目活动中已经非常明显。0.18亿千瓦(18GW)的装机容量在此期间开工或重启建设,此前不活跃的0.37亿千瓦(37GW)项目也被重新激活。
此外,为抵消新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经济影响,中国政府过去几周内宣布了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其他刺激措施。但到目前为止,优先考虑清洁能源或其他绿色投资的举措尚未被提及。
通过大量投资来刺激经济发展的焦点以及近期向能源安全转移的注意力(如下文所述),看起来是把对产能过剩和经济可行性的担忧抛在了一旁。
有人将中国总理李克强在2019年10月的一次活动中的言论理解为支持煤电扩张的信号。在该会议上形成了一项“新的能源安全战略”,它更多强调煤炭的核心作用,而非可再生能源。
这被广泛理解为在中美贸易战之后,出于对能源安全的担忧而向煤炭撤退。可是,中国在能源安全上的顾虑主要涉及石油,以及程度较轻的天然气。
相反,
电力部门在可再生能源与煤炭之间的抉择则在很大程度上是国内的资源之争。 中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降低其对可再生能源的雄心,但对外国能源依赖的担忧并不在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