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收紧
2月下旬发布的中国能源数据已清楚地表明,要想实现中国的气候目标,必须加速清洁能源投资。 2019年,中国的二氧化
碳排放量已连续三年上涨,增幅约2%;而且,只有35%的新增能源需求由低碳能源供给。
要想实现碳排放“达峰”和排放量下降,该份额必须达到100%或更高,特别是考虑到对能源安全的诉求限制了“煤转油”、“煤转气”的范围。
综上所述,现有证据表明,出于种种原因,一些主要的国有煤电开发商在承诺新的燃煤发电项目上犹豫不决。这从根本上有别于决策机构以及前文提及的游说团体的设想。
在近期接受《能源》杂志采访时(文章现已无法在线查看,但摘要的网络缓存仍可见于此),来自中国官方智库能源研究所(ERI)的一位研究人员提出,应当停止新增煤电装机,并于 2050年前完全淘汰煤电。该采访仅在中国社交媒体网站“微信”上存在了几个小时就被删除了,该议题的敏感性可见一斑。
在关注煤炭过剩产能的诸多部门里,有一位具有压倒性的“重量级”角色,即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SASAC)。据路透社报道,一份关于
电力行业债务的外泄文件提议,应对该行业进行彻底重组,以改善其财务绩效。
该文件还建议合并各家公司的好坏资产,并关闭共计数亿千瓦的煤电装机容量。从国资委对煤电装机过分扩张造成的财务损失和困境的描述来看,该部委有望抵制由同一批公司承保的新一轮煤电热潮。
在中国掀起新一轮煤电热潮,将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构成明显的风险,也可能使该国自身的能源转型变得更为复杂。不过,即便“十四五”规划着眼于打造又一个煤炭的繁盛期,该目标仍可能受限于经济和金融约束而无法达成。
“十二五”规划也是如此。它虽造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
问题,但实际装机量与规划设定的煤电增长目标之间还有很大距离。不过,即便是这样的结果,它仍会给中国电力行业和国际社会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
本篇客座博客的作者为:
Lauri Myllyvirta系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的首席分析师,他关注中国空气质量和能源趋势
张树伟系中国卓尔德环境研究(
北京)中心(DERC)的资深经济学家
沈昕一为绿色和平(国际)顾问,她关注全球空气污染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