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草案的框架结构和主要观点
战略草案包括关于气候行动迫切性的绪言、欧盟建设一个繁荣、现代、有竞争力的气候中性经济体的愿景、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经济转型路径及战略重点、推动欧洲长期可持续转型的
政策环境支持、结论和后续行动五部分,概述了欧盟对
减排目标、减排路径和政策措施的总体考虑,主要观点摘录如下。
一是再次强调应对气候变化的迫切性。通过引用包括《IPCC 1.5℃特别报告》和《欧盟气候变化晴雨表报告(Eurobarometer report on climate change)》等报告在内的相关数据,战略草案论证了气候变化对全球和欧盟各成员国的不利影响,并通过分析气候变化对欧洲经济、基础设施、食品生产、公共卫生、生物多样性及政治稳定等方面的潜在不利影响,彰显了全球强化气候变化行动、推动实现2050 年全球人为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的迫切性。
二是强调应对气候变化与发展可以并行不悖。战略草案通过回顾欧盟在气候变化和能源领域的既有目标和政策,梳理了其在推动产业、能源发展转型、增加GDP 和就业等方面带来的广泛社会经济发展效益,指出其帮助欧盟在过去十年间实现了经济增长和温室气体排放的脱钩,为进一步提出“气候中性体”目标奠定了基础。战略草案同时提出,在既有政策条件下,欧盟可实现2030 年较1990 年减排约45% 和2050 年减排约60%,尽管这样的力度可超额完成其2030 年减排40% 的既定目标,但与1.5 度温升目标所要求的本世纪中叶全球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排放中性的路径,仍存在较大差距。在此基础上,战略草案提出,欧盟将以2050 年温室气体排放中性作为长期目标,并通过能源、建筑、
交通、工业、农业等领域的深度转型,继续引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并获得先发优势。
三是强调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目标的技术可行性。与其他国家长期低排放战略类似,欧盟战略草案同样以情景分析为主要工具,展示了其实现深度减排的可能技术路径。分析显示,若在电气化、终端行业氢能替代、发展电能替代1、提升终端用能效率、发展循环经济等5 种技术方案下,2050 年,欧盟温室气体排放较1990 年可减排约85% (包含土地利用和林业的减排量),而在保证成本效益前提下的技术组合方案可使减排量提升至90% 。若要实现2050 年温室气体排放中性的目标,则需在技术组合方案的基础上,引入负排放技术或进一步减少终端消费需求。
四是明确了欧洲长期转型的支撑条件和经济社会效益。战略草案从投资和金融支持、研发创新、公众参与、气候公平等角度提出了实现温室气体排放中性的支撑条件,其中,对能源系统和相关基础设施的投资需从目前GDP 的2% 上升至2.8% 。但与此同时,战略草案高度强调深度减排的经济社会效益,如果实现排放中性的目标,GDP 将比基准情景(既有政策情景)提高约2% ,能源进口依存度从目前的55%下降至2050 年的20% ,在人口就业、公众健康、生态环境、地缘政治以及低碳发展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带来积极效益,并可释放更多的潜在投资资源推动经济的现代化,这些都与欧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高度一致。
五是提出了欧盟针对长期低排放战略的后续行动。战略草案强调了对各利益相关方参与度的关切,其实早在2018 年,欧盟针对战略草案内容就开展了利益相关方活动和网上公众咨询活动,提高了公众将电能转化为甲烷等合成气或其他液体燃料使用意识。在此基础上,欧盟提出将进一步于2019 年上半年邀请各国议会、企业、非政府组织、城市和社区及公民,以与“公民对话”的形式,让公众参与战略草案的讨论,并计划于2020 年初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 )提交正式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