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冠疫情波及200个国家,对全球学术交流和学生国际流动产生了影响,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生态文明的反思。2月6日,中央文明办发布《关于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文明教育的通知》,提出“教育人们养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强化尊重自然、保护动物的生态文明意识”。本刊特约译者周岳峰翻译了美国波士顿学院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汉斯·德维特(Hans de Wit)和该中心创始人、终身教授菲利普·G.阿特巴赫(Philip G. Altbach)于1月11日在大学世界新闻网(University World News)上发表的题为《是时候减少国际教育
碳足迹了》(Time to Cut International Education’s Carbon Footprint)的评论文章,带我们重新审视全球学术流动。文章指出,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产生了大量的
碳排放,而相较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的益处,人们往往对此避而不谈。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人们需要减少短期学生交流项目,减少国际组织、科研人员的高密度线下交流,选择低碳
交通方式,实施在线课程和网络会议,开展环境友好型教育国际交流,以此减少大规模国际流动对气候造成的不良影响,促进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受新冠疫情影响,截至3月14日,22个国家宣布或实施了学校停课,13个国家全国范围学校停课,约2.9亿名
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业受到影响。抗“疫”时期,在线学习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各类教育机构将教学、教研和管理工作全面转移至线上。如何让师生适应在线教育的环境,保障在线教育的质量成为教育领域要应对的挑战。亚太经合组织(APEC)2018年以来实施了一项在线教育质量保障项目,该项目在亚太地区多个国家与地区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制了“在线学习质量保障工具包”,并结合其成员经济体的
政策与实践,为在线教育质量保障提供了可供参考与借鉴的方法与策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交流处徐匆匆、王婷婷、王燕撰文介绍了亚太经合组织“在线学习质量保障工具包”的三大领域和九个维度,以为相关机构提高在线教育质量提供策略参考。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3月11日的记者会上宣布,世卫组织经过疫情评估后认为新冠肺炎已构成“全球性流行病”,这关系到全球公民的切身利益,需要汇集全球各方力量,采取全球行动共同抗击病毒。全球素养能够帮助人们理解他们所生活的世界、综合不同学科的知识理解并处理全球性事务和议题。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孙旭欣、王晶莹在疫情防控当下特别关注青少年的全球素养,在介绍青少年全球素养的内涵、评估的基础上,提出全球素养教育在课程教学中的落实举措,为我国青少年全球素养教育指出方向。
在迈入21世纪20年代之际,国际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关注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危机,在未来几年里,这甚至有可能成为国际化议程的中心主题之一。
我们提出了一项简单明了的倡议,即淘汰大量短期出国留学项目,开展环境友好型教育国际交流,减少教育国际流动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
欧洲国际教育协会(EAIE)副主任劳拉·伦布利(Laura E. Rumbley)在为《国际高等教育》撰写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国际流动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项标志性活动,它高度依赖空中旅行,对于全球气候危机具有很大影响。
伦布利鼓励高等教育界采取最直接的和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以减少国际流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她在文章中提及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显示,2014年学生流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相当于当年诸如克罗地亚、突尼斯等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在由欧洲国际教育协会主办的《
论坛》(Forum)杂志(2019年冬季号)上,皮-图莉雅·尼古拉(Pii-Tuulia Nikula)呼吁针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影响开展研究,以及在该领域朝着实现
碳中和的潜在途径采取行动。尼古拉是国际教育工作者气候行动网络(Climate Action Network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ors,CANIE)的创始人之一,该网络旨在引起人们对由空中旅行所产生的碳排放量以及与学生流动相关的其他环境
问题的关注。
最近,在一篇由伊丽莎白·雷登(Elizabeth Redden)撰写、刊发在高等教育内幕网上的文章中,澳大利亚国际教育顾问、国际教育工作者气候行动网络(CANIE)联合创始人艾尔莎·拉蒙特(Ailsa Lamont)指出:“显而易见却被刻意避而不谈的事实是,我们都是毫无节制的空中飞人,而且整个行业都建立在需要空中飞人的基础之上。人们有点不愿引起外界对此消极面的注意,而且对于自身能够做些什么,人们一直缺乏认识。”
提议停止一切形式的流动也不切实际,因为国际流动依旧是国际化政策和实践的关键组成部分。直接的交流和互动对于拓展和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极为有效,而且在学术上也颇具价值。但是,为了大幅度减少高等教育国际化对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可以采取一些最直接的行动。
虽然短期出国留学项目能够对跨文化交流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多年来该项目也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流动形式之一,较之为期一个学期或多个学期的留学项目更受人欢迎,但是短期出国留学项目目前对环境所造成的负担已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其利弊。
美国学生参与的国外留学项目中,超过60%都是短期项目,学生的留学时间通常极为短暂。其他国家也出现了留学时间缩短的趋势,世界各地的学生和教职员经常以提高全球知名度和国际化的名义参加各种短期出国留学或者交流项目。
我们建议短期留学项目(为期8周或者更短)的出行方式更加环保:减少航班出行方式、增加火车或其他污染较小的交通工具出行方式。
出于包括保护环境在内的诸多原因,尽管短期出国交流项目占日本所有留学项目的60%,但是日本学生服务组织(Japan Student Services Organization)已决定自2021年起不再资助此类短期交流项目,这是一个值得效仿的做法。
欧洲超过10%的学生参加了欧洲高等教育合作交流的旗舰项目——“伊拉斯谟+”,这是世界上最广泛的高等教育流动计划,参与学生在整个欧洲及其他地区流动,时间介于2个月和1学年之间。
欧盟应该采取措施减少“伊拉斯谟+”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实施不影响气候的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流动形式。
除了减少师生流动,我们也不能对包括自身在内的教育领域官员、组织、研究人员的密集流动及其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视而不见,因为用于会晤、研讨会、会议以及其他交流形式的航班数量也极为惊人。
当下,我们应该优先考虑网络会议、在线演讲等交流方式,而不是时不时地从一个洲飞往另外一个洲。虽然网络互动无法完全替代直接互动,但是它能够帮助扭转气候危机。
在线国际课程或者网络交流可以让更多的学生群体受益,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取代流动性的替代方案的潜力。
尽管流动性是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人们依然能够做出努力,开发碳中和的交流形式,减少不是碳中和的短期出国留学项目,将政策资源向“国内的国际化”倾斜。这同时会扩大国际化的范围,并为所有人提供全球学习的机会。“结识他人,我们真的不必走很长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