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促进绿色发展,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
深圳市政协副主席陈倩雯提出关于“用科技支撑绿色发展,提升环境治理能力”的提案。为激励群众加入环保队伍,陈倩雯建议,国家可尝试在大型城市发行碳币,推广生态文明碳币服务体系,利用网络技术对绿色出行、垃圾分类、节水节电等行为自动核算并开设兑换渠道,引导市民在日常行为中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环境保护意识。
这项建议,既有针对性,又具可操作性,对培养人民群众绿色消费习惯,养成绿色生活方式,强化环保意识,补齐绿色发展短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所谓的“碳币”,是指将市民和小微企业
节能减碳行为进行量化,按减碳量用政府补贴、商业激励等手段进行低碳激励的机制。除了作为各类评选、评比的参考条件外,碳币还可以换得实实在在的物品或优惠。这不仅仅是个构想,在深圳已是一个成系统的环保实践。
2016年,国内首个碳币交易平台在深圳盐田区上线,同时还发布了《盐田区生态文明碳币系统建设实施方案》。根据该实施方案,租骑公共自行车、分类投放垃圾、参加生态文明公益行动等绿色低碳行为,均可通过碳币服务平台确认而获得碳币,该系统还绑定了家庭水电气系统,每月节约用量可以被记录转换为
减排量进而兑换成碳币奖励。累计一定数量的碳币可以换取景点消费券,以及各种商家优惠券。可见陈倩雯委员的建议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深圳既有成功经验的优化升级、普及推广。
现代社会,人们往往不是没有生态保护意识,而是在被卷入点外卖、网购各种新消费浪潮时,忽略了绿色生活方式的养成。通过发行碳币这种方式,则可以从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微不至、无处不在地提醒、帮助、激励消费者时刻不忘环保,从而纠正日常生活中不利环保的不良习惯。
发行“碳币”,实际上是在为绿色发展的美好未来进行储蓄。深圳率先发明“碳币”并积极推广,体现出深圳勇当可持续发展先锋的超前意识、自觉意识,也彰显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应有的责任担当。基于科技创新理念下的“碳币”系统,还可以发展为绿色的商业模式,完善后在更多城市推行,或还有巨大潜力待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