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遥:气候投融资将引领低碳发展

2020-7-2 13:18 来源: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作者: 邓茗文

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气候投融资将发挥关键作用


记者:根据2015年我国向联合国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文件,到203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60%-65%。达成这一目标,您认为气候投融资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王遥:碳强度下降可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节能、提高能效、优化能源结构等措施达成,在此过程中,气候投融资将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气候投融资相关政策的引导和相关标准的制定,有助于资金更多流向绿色、低碳领域,减少对高污染、高排放产业的投资,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碳强度下降。

其次,气候投融资各项工具的灵活运用,如气候相关信贷、债券、基金等,对可再生能源、能效提高、低碳交通、低碳建筑等领域的气候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能够深化节能、提高能效,促进低碳行业的发展,降低能耗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最终可达到碳强度下降的目标。

第三,气候投融资能够有效运用公共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通过公共资金的引导和示范,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光伏发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实现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的提升,达到优化能源结构的目的。

第四,气候投融资通过碳市场交易机制和碳金融手段,能够促使企业进行节能减排,降低自身碳排放,也能起到控制碳强度的作用。

记者: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存在多大的气候资金缺口?这一资金缺口规模意味着什么?

王遥:2015年我们根据当时的经济指标用气候融资需求分析模型测算得到,要实现2030年碳排放达峰的目标,2020-2030年每年的气候资金规模应维持在2.5万亿元人民币左右。广义上,中国气候资金来源包括国际气候资金和国内气候资金。由于通过发达国家公共预算、多边、双边机构进入中国的气候资金没有公开详尽的披露和统计,国际气候资金的流入数量难以准确评估。

国内公共资金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杠杆作用,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财政,近年来投向气候变化领域的公共资金的绝对规模都在大幅增加。此外,社会资本资金规模由于界定问题和数据障碍,还无法得到准确的估算,因此无法估算出具体的气候资金缺口。

但从国际国内情况来看,气候资金存在比较大的缺口是普遍问题。另外,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适应活动产生的经济效益难以估值,对资金的吸引力不足,这部分的资金缺口很大,亟需投入。

巨大的资金缺口规模意味着要深度思考如何利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据估算,财政资金只能满足10%-15%的气候资金需求。激励社会资本投入是解决资金缺口的有效途径,由此衍生出诸多如法规制度、激励机制、气候投融资标准、气候投融资MRV、气候风险分析、气候投融资创新、气候投融资国际合作等议题需要开展研究和实践。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