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能源大发展
欧洲正在迅速推进零碳能源发展,同时抛弃煤炭、挤压天然气
市场、逐渐减少石油用量并放弃核能。在短期趋势上,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些误导性的数据。例如天然气的用量在过去五年中还在上升。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过去两年每吨25欧元左右的较高的碳价,还有储量丰富且价格较低的天然气通过利用现有燃气电厂设施加快了从煤炭向天然气的转变。
即便将这一增量计算在内,欧洲当前的天然气用量也只和20年前的水平相当(同时期经济总量已增长一倍),几乎没有新建燃气发电装机。大部分的新投资都流向了可再生能源、能效,以及越来越火热的电池领域,能源数字化的投资也在快速增长,生物气领域和更重要的氢能领域的发展计划同样充满雄心。
因此,天然气的发展很可能将很快遇到阻碍,暂时性的增长也将停止。部分由于可再生能源增长造成的批发
电力价格走低也使传统能源装机领域的投资不再具有可持续性。
欧盟委员会预计,欧盟2030年的天然气用量将在已经水平相对较低的2015年用量基础上再下降29%。如果这一预测准确的话,天然气用量在未来十年中将会减少38%。
问题是这种脱碳趋势将会持续多长时间。欧盟目前的立场是坚定的,也得到了所有成员国的支持(除波兰暂时性和战术性保留意见)。到2050年,整个欧洲经济必须实现
碳中和,当年新增的
碳排放要和减少的碳排放持平。辩论的焦点在于中期目标制定。
欧盟委员会已提议将2030年的温室气体
减排目标从当前已通过的1990年水平的40%提高到55%。一些东欧国家在反对这一提议,而活动组织则坚持应将目标进一步提高至65%。到今年底,55%的目标很可能会被正式确定。这无疑将加速煤炭的退出,并给天然气带来更大压力。
一些游说团体正在反击。虽然煤炭行业几乎已经放弃,接受了煤炭在欧洲已经不可逆转地走向衰落的事实。但天然气游说团体仍坚持认为天然气是实现碳中和过程中的一种过渡性燃料,并且燃气基础设施在未来还能被氢气所利用。但这两个论据都不够充分。
目前为止的实践证明,除了个别研究和测试案例外,氢气在供暖或发电领域的使用方式很可能将与天然气不同。欧盟还在新建建筑领域强制性引入了所谓的“近零能耗建筑”(nZEB)标准。这些都是不需要天然气供暖的高能效建筑。
nZEB标准将逐步推广至老旧建筑改造领域,进一步减少天然气的用量。能效、热泵、集中式和分布式太阳能供暖和地热都将作为更优先的供暖燃料选项替代天然气。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趋势的出现,并且数个国家都已经制定了相关规范来限制天然气在建筑供暖方面的应用。
核能会成为能源低碳转型的一个意外受害者。核能可以生产零碳电力,尤其当我们忽略了建造核电厂的
碳足迹,但它在欧洲的未来似乎并不乐观。其原因是复杂的。基于对环境和安全风险的考虑,以及主要公众舆论的意见,德国和奥地利等一些国家制定了强硬的反核
政策。
更重要的原因是,相对于可再生能源和电力现货市场价格,欧洲的核电生产成本过于高昂。新建核电厂的发电成本至少在每兆瓦时90欧元到100欧元。这样的价格水平需要高额的补贴,而纳税人并不愿意支持此类项目。
考虑到欧洲人口和经济增长缓慢,并且由于能效的提高,整体能源用量正在下降。在这种环境下,当可再生能源配合储能、开放式电力市场及需求侧管理技术能够以仅相当于新建核电厂三分之一的价格提供安全能源供给的时候,要证明核电价格的公平性是非常困难的。
核能的发展要面对两大问题:
第一,修建核电厂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我们已经看到能源格局在5年中就可能发生不可预知的巨大变化,而修建一座核电厂可能需要10年到1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保加利亚的第二座核电厂至今已经修建了35年,除了混凝土地基外仍未有更多的进展,几乎没人相信这座电厂还会被建成。
第二,核能似乎并不适合于欧洲愈发自由化和一体化的电力市场。相比于基载负荷,该市场更重视平衡与弹性的作用。将重要的资金押注于成本如此高昂的东西上,似乎并不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