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31日,美国气象学会(AMS)出版题为《2019年气候状况》(State of the Climate in 2019)的报告指出,2019年是自19世纪初有记录以来最温暖的3个年份之一。自1980年以来的每10年都在连续变暖,2010—2019年全球平均温度比2000—2009年升高0.2 ℃。该报告是自1996年以来的第30份年度报告,由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国家环境信息中心(NCEI)编制,基于全球61个国家的528名科学家的贡献,提供了全球气候指标、极端天气事件和其他重要环境数据的最新详情,揭示了全球气候系统的模式、变化和趋势。
报告中的关键结论包括:
(1)温室气体。2019年,释放到地球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继续增加。全球地表二氧化碳年平均浓度为±0.1 ppm,比2018年增加2.5±0.1ppm,达到现代观测仪器记录和过去80万年冰芯记录中的最高纪录。温室气体和几种卤化气体对辐射强迫的贡献共为3.14 W/m2(瓦特/平方米),自1990年以来辐射强迫增加了45%。二氧化碳约占辐射强迫的65%。2019年,全球海洋净吸收的二氧化碳约为24亿公吨,达到了1982年最高记录,比1997—2017年的平均水平高33%。
(2)地面温度。2019年初的弱厄尔尼诺现象到年中转变为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中性条件。而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温度是自19世纪初以来的3个最高记录之一。2019年7月是有记录以来地球最热的月份。非洲、欧洲、亚洲、澳大利亚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十几个国家报告了创纪录的年度高温。在北美,阿拉斯加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北极高纬度地区的高温仅次于2016年。越南、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英国等多个国家的台站创造了新的全国每日高温记录。澳大利亚在12月18日创下新的全国平均每日最高气温纪录41.9 ℃,比2013年历史最高记录高1.6 ℃。
(3)湖泊温度。2019年,全球湖泊平均气温上升。根据物候指标,北半球观测到湖泊被冰覆盖的时间比1981—2010年的平均时间少7天。北半球陆地上的生长期平均比2000—2010年延长了8天。
(4)大气温度。2019年,对流层低层的年平均温度达到历史第三高值,而平流层低层的温度达到历史第三低值。自1979年有卫星记录以来,平流层中层和上层的温度是有记录以来最低的。9月,南极经历了一次令人瞩目的高层大气变暖事件,导致自1980年以来最小的臭氧空洞。
(5)南极海冰。南极海冰面积在整个2019年持续低于平均水平,并延续了自2016年9月以来的趋势。2019年全年净海冰范围均低于1981—2010年的平均水平,而1月和6月分别创下新的月平均海冰范围低值纪录。南极冰盖质量继续损失,损失最多的地区是西南极洲和位于东南极洲的威尔克斯地(Wilkes Land)。
(6)高山冰川与多年冻土。在整个冰冻圈中,高山冰川连续第32年损失质量。欧洲阿尔卑斯山的多年冻土温度略低于2015年的温度纪录,在整个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大多数观测点都观测到创纪录的多年冻土温度。在阿拉斯加和苏厄德半岛(Seward Peninsula)内陆26个站点,活动层没有完全冻结,这是多年冻土长期变暖以及冬天相对温和多雪的结果。
(7)北极海冰。3月,当北极海冰达到其年度最大范围时,一年期薄冰占所有海冰的77%,而在20世纪80年代这一比例约为55%。9月,最小海冰范围达到卫星记录的第二低值。白令海的海洋温度升高和海冰减少,正在导致世界上一些最有价值的经济鱼类分布发生变化。更大和更丰富的北方物种在2018年和2019年占据了大部分的北极大陆架。2019年冰雪消融季期间,格陵兰冰原上冰损失的程度和规模与2012年相当。冰川和冰盖的融化以及海洋的变暖,解释了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的趋势。
(8)海洋温度。2019年,全球平均海平面高度连续第8年创下新纪录,比1993年卫星观测平均水平高87.6 mm,与2018年相比年平均增加6.1 mm。700m深度以上的海洋热含量达到最高,全球平均海面温度达到有记录以来的第二高值,仅次于2016年。10月,印度洋偶极子(IOD)表现出自1997年以来的最大强度,与西印度洋盆地的上层海洋急剧升温相联系。
(9)印度洋偶极子。尽管2019年ENSO状况的影响有限,但许多气候事件都受到强IOD正位相的影响,造成了从印度洋东部到澳大利亚东部南太平洋降水偏少。在2017年和2018年降水低于平均水平之后,澳大利亚创纪录的高温和干燥加剧了干旱情况,造成南半球春季和夏季灾难性的野火等严重影响。野火产生的烟雾以及俄罗斯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火山喷发,使平流层的气溶胶含量达到了自1991年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后前所未有的水平。截至2019年底,印度尼西亚遭受了严重干旱和极端野火。8—12月,IOD正位相导致非洲之角的降水偏多,造成东非各地普遍发生洪灾。在其他地方,印度经历了自1995年以来最大的夏季季风降水。在美国,春季积雪迅速消融以及上半年降水频繁,导致中西部地区的春季和夏季洪水泛滥,特别是密西西比和密苏里盆地。
(10)干旱。南非西部大部分地区持续干旱,在某些地方已经持续了大约7年。干旱和夏季极端热浪造成欧洲大部分地区极端干旱。
(11)野火。由于2018年12月—2019年1月(雨季高峰)期间的降水不足,2019年下半年野火烧毁了位于玻利维亚、巴西、秘鲁以及巴拉圭北部大片的亚马孙南部森林。在西伯利亚北极地区,夏季野火比平常强而且位置偏北,燃烧排放的27 Tg(1012 g)碳创造了新的纪录,是2018年的2倍多。
(12)热带风暴。在南、北半球赤道附近风暴季节共观测到96次热带风暴,远高于1981—2010年的平均值82次。有5个热带气旋达到萨菲尔-辛普森(Saffir-Simpson)五级强度。在北大西洋盆地,飓风多利安(Dorian)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破坏,造成巴哈马70多人死亡,损失总额达34亿美元。热带气旋爱代(Idai)和肯尼思(Kenneth)分别于3月和4月严重影响了非洲东南部。Idai造成的总损失至少为22亿美元,是南印度洋海域有史以来损失最大的风暴,并造成莫桑比克、津巴布韦、马拉维和马达加斯加1200人死亡。
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及作者: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气候变化科学动态监测快报》2020年第17期,刘燕飞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