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与中国碳市场的发展进程
2017年9月,特朗普政府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为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合作蒙上了一层阴影。2018年10月,IPCC发布《IPCC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强调了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而不是2℃或更高的温度,可以避免一系列气候变化影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2018年12月联合国卡托维兹气候变化大会(COP 24)在波兰的卡托维兹召开。经过了一系列艰难谈判后,大会最终成功通过大部分“巴黎协定工作计划”(PAWP)的内容,并产出“卡托维兹文件”(Katowice Package)。参会各方就《巴黎协定》关于自主贡献、减缓、适应、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全球盘点等涉及的机制、规则基本达成共识,并对下一步落实《巴黎协定》、加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力度作出进一步安排。
全球碳
市场自2005年1月1日欧盟
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实施以来发展迅猛,市场活跃程度在2011年到2013年达到最高。但随着全球金融危机持续、《京都议定书》前景不明,在市场悲观预期主导下,全球
碳市场交易量、交易额双双暴跌。2016年全球碳定价区交易价格差距从2015年的6-89美元/吨扩大为1-131美元/吨。2018年,全球碳市场整体运行平稳:碳价跨度与2016、2017年基本持平,为1-139美元/吨。2018年,欧盟碳市场碳价较以往几年有了明显提升,最高达到25欧元。EU-ETS(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价格回暖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第一是配额的持续收紧;第二是Market Stability Reserve(MSR)制度的建立。MSR制度是指当市场的供给超过8.33亿吨时,将从过量配额中抽取12%纳入储备;当供给小于4亿吨时,将从储备中取出 1亿吨投放市场;当供给介于4-8.33亿吨之间时,不采取措施。该措施2019年将开始施行,施行后可逐渐把部分供过于求的配额移出市场,因此提高了市场对于EU-ETS系统内碳价的预期。
目前,中国已经完成
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
深圳七个省市
碳交易试点的工作,2017年12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召开全国碳排放交易系统启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及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已经国务院同意印发的《全国碳
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具体内容并作动员部署,标志着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完成总体设计并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