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前海欧中碳汇交易骗局被媒体曝光

2018-4-17 21:23 来源: OkCarbon

据OkCarbon.com了解到,碳交易碳汇交易等概念被引入中国后,一些不法分子认为可以利用碳汇概念赚钱,就成立了很多“碳汇公司”以及“碳汇林公司”,可这些所谓的公司所做的事都要么与碳汇无关,要么提供错误和虚假信息。还有一些人宣传“碳汇林物种”“碳汇林苗木”等错误概念,误导公众,借机牟利,甚至有人利用碳汇非法集资,赌博和传销,使广大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2018年3月,发生在深圳宝安前海龙光世纪大廈B座13楼欧中联合诈骗案正式立案,以辛海为头目的深圳前海欧中“碳汇易”资金盘传销项目创始团队成员全部被抓,主犯辛海,男,利用三个身份证诈骗、分别是辛海,邱刚,林向东,其实都是都是同一个人,另外两个主犯,一人为女,名叫谌启玥;另一人为男,名字叫夏清明,三人共同策划了这场骗局。据悉,深圳前海欧中联“碳汇易”资金盘在去年开始在国内风生水起,欧中联合的创始人辛海写了一本书叫《把工作做到位》,这本书让很多人成了他的拥趸。欧中联在成立之初为了布局碳汇,向湖南投资了100亿的扶贫款,公司声称在岳阳、永州有700万亩碳汇林,并产生了4000万吨碳汇,该公司在启动之前号称给北京环境交易所2.6亿的保证金。但是在 2017年4月25日,北京环境交易所发布《北京环境交易所关于提示投资风险的公告》,公告澄清,北京环境交易所从未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开展代理交易业务。个别公司以北京环境交易所战略会员、交易会员的名义,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投资者进行“碳汇交易”,与北交所并无合作关系,并提醒广大投资者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这场骗局从一开始就已经被人看穿,据悉,早在2017年3月,OkCarbon.com就提醒深圳前海欧中有传销诈骗嫌疑,提醒投资者警惕,现在该机构终于被曝光。 5月27日,北京环境交易所发布《关于取消前海欧中碳汇投资(深圳)有限公司交易会员资格的公告》,公告称,北京环境交易所已于2017年4月25日取消前海欧中碳汇投资(深圳)有限公司交易会员资格。而欧中联的资质在发改委ccer根本查不到,在PPT上公布的四个碳汇项目,虽然可以查到,但只有几百万吨碳汇,而且并没有欧中联合或前海碳汇投资公司的名称,无法证明是碳汇易的。最后在3月1日的碳汇易公众平台的《致碳汇易投资者的感谢信》中提到了这个4000万吨碳汇,其实是委托碳汇易中介买卖的,并不是欧中联合的碳汇。

事实上,自2017年1月9日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对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回头看”工作作出部署以来,各地政府相继行动,有关部门协同配合,针对国务院38号、37号文件和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规定的相关政策界限,对各地各类交易场所开展清理整顿,减少地方各类交易场所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和风险隐患。这些打着碳交易旗号的虚假信息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碳交易市场已经吸引越来越多的市场资本重视。甚至有人戏称,全国严打虚假碳交易的时候,希望真的全国碳交易能蹭上热点。

投资款正在陆续追回中,“碳汇易”投资者可尽快与深圳公安联系并提交相关证据协助破案,追回投资款减少自己的损失。本次涉案资金规模巨大,单体资金额从几千万、几百万到1.2万不等。为了挽回损失各地参与者都在形成微信互助群,搜集相关证据到深圳报案。

据媒体报道,欧中联合公司其实没有任何实力,公司仅有一个不到200平方的老办公室,3个小间一个大厅,连员工还不到15人,所谓的注册资金一个亿,有可能是验资完了抽走的虚金;公司其他的业务也看不到有在运营,所谓的帮助中小企业上市也是虚假的,因为没发现公司根本没有上市咨询团队;而拿来吹嘘的三块价值几个亿的牌照,其实只是几块普通牌子:公司的保险代理业务牌子,其实是有公司有保险经纪人资质的小公司都可以申请到;所谓公募基金牌照,只是块基金销售牌照,基金销售公司都有这个牌子,根本不具备发行公募基金资质。还有它的跨境支付牌照,也只不过是一个会员证而已,根本不是主体资质牌照。

目前,欧中联合碳汇易的会员已达十万人,集资将近百亿,有的个人投资数百万人民币,长时间的冻结导致人心不稳,部分省市的“会员”开始躁动,已经有人组团去深圳公司打听下一步动作,投资者感觉很无奈但又毫无办法。只能继续等待碳汇易系统开盘,这种资金盘传销模式在好多行业都曾有过,大部分投资者在知道是资金盘传销的情况下还继续进入,都是利用投资者的贪欲来达到目的。

深圳欧中联合的碳汇易项目目前已经停滞,通过拉人头得到的提成和所谓的“炒碳”理财收益已不能提取,资金全部冻结,据内部线人称创始人辛海正在谋划新机制,因目前中国国家发改委已经正式启动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工作,假的“碳汇交易”已经不适应在国内发展,因此要有新的机制来变换玩法来把资金盘继续玩下去,当然也不排除创始人已卷款逃到国外。

碳交易目前属于特许经营业务,购买碳汇应到国家发改委指定的九家交易场所进行认购并过户确权。作为一个运作机制复杂、尚在襁褓之中的的碳交易市场,其越来越突出的呈现出主体多元性、客体特殊性、利益复杂性、风险多重性、综合市场性、信息不对称性等特征。同时,面临国家层面立法缺位,迫切需要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确立一套统一、系统化的风险监管法律保障机制。

碳圈不易,笔者再次提醒广大投资者,面对明显高于市场行情的高额回报诱惑,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最后,引用北京市金融工作局今年三月发布的《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关于参与交易场所交易活动的风险提示》内容, “请广大群众树立理性投资理念,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对“高额回报”的投资业务进行冷静分析,避免上当受骗,守住血汗钱。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