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退约造成的后果与挑战
在几十年前,各国就发现了全球气候变暖的事实,也认识到了其灾难性后果。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各国在联合国框架内也进行了多次努力。1992年5月,联合国大会正式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最终目标是将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维持在一个稳定水平,以保证在该稳定水平上人类对气候系统的干扰不会发生。该公约于当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期间开放签署,并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鉴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温室气体排放中存在的现实差异,公约确定了全球不同国家在
减排目标设定上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并建立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以帮助其履行减排目标和任务的机制,上述原则和机制被联合国主导的其他气候变化协议所采纳和遵循,截至2016年6月,全球已有197个国家和地区加入该协议。我国于1992年6月11日正式签署该公约,为了更好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完成协议中我国的减排责任,我国于1994年3月正式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该议程是我国一项长期、综合性的可持续发展框架和应对策略,也是世界范围内第一部国家级的可持续发展议程书。
2016年4月22日,美国国务卿克里抱着自己的孙女正式签署了《巴黎协定》 (凤凰网)
为了进一步控制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世界各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基础上进一步签署了其补充协议《京都议定书》,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从2005年开始承担减少
碳排放量的义务,而发展中国家则从2012年开始承担减排义务。截至2009年2月,全球已有超过183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该议定书(超过全球排放量的61%)。为了推动各国完成减排目标,议定书开创性地提出了三个合作机制,包括国际排放贸易机制、联合履行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这些机制允许发达国家通过
碳汇交易的方式完成各自的减排目标。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原本于1998年签署了该协议,但最终于2001年以“影响经济发展”和“减排目标和任务不公平”为由,宣布退出了《京都议定书》。2011年12月,加拿大以“减排应该是全球共同行动,所有国家都要受到约束”为由,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两个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和加拿大的退出,给全球减排目标的实现蒙上了阴影。
在温室气体减排
问题上,美国退约的历史又一次在2017年重演。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正式通过了《巴黎协定》,该协定为2020年以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安排,并提出了明确的温控和减排目标。2016年4月22日,美国国务卿克里抱着自己的孙女正式签署了《巴黎协定》,当时的照片和新闻被西方媒体广为传颂,全世界一起见证了美国在
节能减排问题上展现出的负责任大国形象。然而,仅仅在克里签署协议一年之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就迫不及待地宣布美国全面退出《巴黎协定》。退约之后,美国又给全世界留下了“一地鸡毛”。
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给全球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带来了多重挑战。中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表示,美国退约后其原本承诺的碳排放量削减目标已经不可能完成。同时,作为发达国家,美国原本承诺的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减排资金和技术的目标也落空了。美国的退约行为不仅仅导致了美国无法完成减排目标,更会直接影响发展中国家减排目标的实现。更重要的是,美国退约后为其他国家实现减排目标“带了坏头”,比如20国集团中至今有15个国家没有明确提出自己的减排目标,此前已经控制或降低了碳排量的日本和印度等国,在美国态度发生重大转变后,近年来其温室气体排放又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些都是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后给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努力带来的新困难和新挑战。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我国积极参与了联合国主导的多项气候变化协议,展现了我国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形象。2019年11月月末,生态环境部在国务院新闻办正式对外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
政策与行动2019年度报告》,报告指出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相较于2005年已经累计下降45.8%,相当于少排放了52.6亿吨二氧化碳,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4.3%,基本扭转了我国碳排放量快速增长的局面。
2019年8月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称中国有望提前9年实现《巴黎协定》减排承诺。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危机,中国真正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担当和使命。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上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气候变暖的消极影响会无差别地影响世界各国,谁也无法独善其身。
为应对《巴黎协定》的重重困难和挑战,各缔约国需要从人类未来着眼,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局观出发,切实履行自己的减排目标和任务,为后世子孙的生存与发展尽到自己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初审:武坤 复审:陈明英 终审:邹悦悦
一校:保文秀 二校:张海艳 三校:王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