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交所在推进节能减排、服务开展碳配额交易、发展绿色金融事业等方面做了哪些创新举措?有哪些创新产品?
绿交所重点承担
北京市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
减排交易工作。自2013 年11月28日开市以来,北京市
碳交易试点已完成6个履约年度,交易产品包括北京市
碳配额(BEA)、中国核证减排量(
ccer)等,为943家重点排放单位完成年度履约任务提供交易支持服务。截至2020年8月,北京市碳
排放权配额共成交超过3700万吨,成交额超过15亿元,
市场均价和交易活跃度均居于全国七个试点前列。在碳抵消方面,北京
碳市场实现CCER交易量约为2507万吨,成交额近1.70亿元,成为全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重要枢纽。截止目前,北京碳市场各类碳排放权产品累计成交6243万吨,成交额17.01亿元,成交均价稳居全国第一,为全国碳市场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
绿交所自成立以来,非常重视绿色金融的创新工作,顺利推出了碳配额回购融资、碳配额抵质押融资、碳配额场外掉期交易、碳排放权场外期权等多项国内首创的
碳金融产品。
绿交所在绿色金融理论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和研究。在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绿金委)的指导下,2016年牵头成立中国绿金委碳金融工作组,系统开展绿色金融相关工作的
政策咨询、基础研究、产品创新和能力建设,发布了《中国碳金融市场研究》报告,并参与了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绿色金融术语手册》和中国绿金委绿色金融系列图书的编写。在人民银行研究局和绿金委指导下,绿交所牵头完成并提交了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研究报告及政策建议;与中国工商银行共同完成了商业银行火电行业碳交易压力测试;参与央行绿色金融标准工作组,负责牵头“环境权益融资工具标准”和“碳金融产品标准”的研究起草;参加证监会中证金融研究院“上市公司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指引”的研究起草;完成生态环境部“绿色金融政策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等课题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