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快我国碳汇林业发展

2014-1-17 15:25 来源: 中国碳交易网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经济要发展,通过植树造林活动吸收二氧化碳,抵减部分工业的温室气体的排放,减轻我国面对的国际减排压力,是最可行、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因此,应多渠道加大对林业的投入力度。增加造林和森林经营的投入,同时在现有的国家造林工程中,尽可能地考虑森林的固碳效果,把林业碳汇放到与工业减排同等重要的位置,将我国正在开展的林业生态建设纳入到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行动中,为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和相关国际环境外交上争取主动。
    1、建立统一的森林碳汇计量体系和标准
    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汇林业活动,具有较强的技术性与专业性。为此,应加强碳汇管理和技术支持,设立国家林业碳汇计量、监测评估机构,负责造林、森林管理等森林碳汇的计量、监测评估等,同时,应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与国际接轨的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和标准;支持、鼓励各省(区)按照所制定的标准,计量本省的森林碳汇及其动态变化,逐步将林业碳汇纳入国家森林生态价值的统计范畴,统一对外发布。随着国内外对气候变化的关注,碳汇林业的宣传,碳汇计量和监测的任务会逐步加大。因此,在制定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国家应鼓励建立碳汇计量、监测的中介组织并对其资质进行管理。
    2、加强碳汇林业的科技支撑
    我国应加大碳汇林业科技投入,提升碳汇林业科技水平。在提高碳汇林业技术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引进发达国家林业建设和管理的先进技术,加强碳汇林业的科技支撑。通过对碳汇林业的研究,提高我国森林特别是人工林的生产力和固碳能力。同时,对于防止或减少毁林等森林保护项目,应通过参与式管理,协调社区利益相关者,共同实施项目。
    3、完善区域森林生态补偿制度
    现在实施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主要是国家财政出钱“买单”。但是由于国家财力有限,补偿标准偏低且“一刀切”,没有真正体现森林生态服务的价值。国际碳市场的兴起,使得通过市场实现森林生态效益价值成为可能。因此,利用碳汇林业的概念,在对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进行科学计量和评估的基础上,按照“受益者付费、损害者赔偿”的原则,在完善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同时,逐步完善生态环境产权机制、交易机制、价格机制。发挥市场机制对生态环境资源供求的引导作用,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生态利益共享及相关责任分担机制。
    4、鼓励企业捐资造林增汇,志愿减排
    企业由于其生产、服务或交易活动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因此企业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责任。而植树造林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吸收二氧化碳,因此,有必要为企业构建一个捐资造林获取二氧化碳、提前储存碳信用的平台。去年成立的中国绿色碳基金就是这样一个平台。该基金作为一个专项,设在中国绿化基金会下。这是一个以植树造林积累碳汇为主要目的的专项基金。企业捐资到中国绿色碳基金造林,所造林木归当地农民,使农民获利,而企业获得碳汇,并经权威部门计量、监测后登记在企业的账户上,定期发布。同时,推动鼓励企业捐资造林、积累碳汇的相关政策出台,在未来国家如果给企业设定减限排指标量时,允许参与中国绿色碳基金的企业积累的碳汇额度抵减一部分排放量。
    5、加强宣传,规范推进碳汇林业
    由于涉及林业碳汇及碳贸易的国际规则比较复杂,应通过各种渠道,开展林业碳汇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碳汇林业、碳补偿的了解,提高公众应对气候变化意识、造林固碳意识;促进企业、个人积极参与以积累碳汇为目的的造林和森林经营活动;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通过在政府、企业和公众中开展气候变化教育,使碳汇林业向着健康、有序、规范的方向发展。
      总之:目前对森林碳汇的研究仍有许多不大确定性和争论之处,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研究森林碳汇的机制和提高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率尤为重要。于是我们在综合考虑森林固碳的能力和影响固碳因素的同时,并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科技投入,而且要吸引更多的情节发展机制碳汇项目在中国实施,以达到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危害。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