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期间,中方提出二氧化
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
碳中和的目标。中方作出这一表态后,立即得到了外界瞩目。
就在国际社会关注的同时,澳大利亚却透露出了一丝担忧,不少澳方人士认为,中国的这一目标可能意味着澳大利亚对华的化石燃料出口将严重下降,从而在经济上遭受“巨大痛苦”。
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9月29日报道,在该媒体探讨澳大利亚疫情后重启经济的《Q+A》节目中,多名节目嘉宾(类似专家团专家)提出了上述警告。
演播室中,一名观众向嘉宾们提问,中国所提出有关碳中和的承诺“是否具有可信度”。对此,节目嘉宾均表示,可以相信中国将会坚持这项碳中和的计划,因为降低排放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但同时,有两名嘉宾却也表达了对碳中和计划可能影响澳大利亚对华出口的担忧,其中一人是澳大利亚艾特莱森(Atlassian)软件公司联合创始人迈克·坎农·布鲁克斯(Mike Cannon-Brookes)。
布鲁克斯声称,对于中国而言,宣布如此重大的决定将会“安抚”一部分欧洲人,同时也能“孤立”美国,这么做符合中国的国际利益。他还称,“中国也正在寻求更深程度的自给自足,目前中国还非常依赖于澳大利亚的化石燃料出口,但通过自给自足,可以减少对澳大利亚的依赖。”
布鲁克斯还进一步表示,如果澳方已经开始担心化石燃料产业的未来,那么像他持有的这种担心就更有理由站得住脚了。
“中国已经表示,不仅未来40年内将不会再进口煤炭、天然气和其他资源……而且对于煤炭,是在未来20年……中国将会更快地摆脱对澳大利亚煤炭产品的依赖,他们将优先考虑国内的供应。”
这些言论都是从布鲁克斯口中说出的,事实上中国并没有宣布这些内容。不过,从一些迹象来看,确实让澳大利亚在煤炭出口方面感受到了深深的担忧。
从
政策层面来看,中国未来减少煤炭用量将是大势所趋。在中国宣布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后,澎湃新闻曾采访多位业内人士。绿色创新发展中心主任胡敏认为,这一目标,将是中国经济低碳转型的长期政策信号。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则认为,为实现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当下最紧迫的是要在“十四五”规划中设立更有雄心的包含碳总量目标在内的气候目标,把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降至50%以下,加速能源结构转型。
对此,澳大利亚联邦工党气候变化事务发言人马克·巴特勒(Mark Butler)也非常清楚,他表示将会持续观察。“我认为,当我们看到明年中国的‘十四五’规划出台时,碳中和计划就会势在必行,其中会列出中国政府想要进行的能源投资。”
虽然有人表达了担忧,但澳方另一些人却持不同看法。节目嘉宾、澳大利亚退伍军人事务部部长达伦·切斯特(Darren Chester)承认,由于近期发生了一些事件,导致目前澳中两国关系很不稳定,但他坚持认为,本国的化石燃料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还在建造更多的燃煤发电站,需要澳方的煤炭。
对于这一看法,布鲁克斯就作出了反驳,他认为中国计划建造那些数量的燃煤发电站,并不意味着就会真正付诸行动。
9月7日,《澳大利亚人报》报道称,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8月份,澳大利亚对中国商品出口下降超过26%,使得今年以来,澳洲对华出口总值同比下降7.5%,至757亿美元。
报道还称,根据澳大利亚官方数据显示,7月份,澳大利亚的对华出口商品同比下降16%,其中煤炭和铁矿石的出口大幅下降,与今年3至6月份澳大利亚煤炭和铁矿石的对华出口销售相比,形成强烈的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