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中和"这个局限在气候和环保领域的专业词汇由于习近平的承诺而为大众所知,在上周举行的联合国大国上,习近平宣布,中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简单地说,碳中和就是增加的温室气体与减少的相等,亦即净碳排量为零。考虑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
碳排放国,排放量占到全球的28%,且工业化尚未完成,此前中国只承诺到2030年后减少碳排放,故最新的这一承诺,确实鼓舞人心。难怪习近平甫一宣布,就受到气候界和环保组织以及多数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和赞扬。
气候变暖乃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一个非常严峻的
问题。而中国是其中关键的一环,如果中国不参与,或态度消极,要实现全球碳
减排的目标,解决全球变暖的问题,将变得遥遥无期,或不可能。
但是习近平的这个承诺会不会变成对世界的"忽悠"?有鉴于中国眼下及未来一段时期还将严重依赖
石化燃料的现实,也有不少人质疑中国是否有能力履诺。
我在此不讨论中国的碳中和承诺是否经过了政府内部严密和科学的论证,然而习近平此时在联大提出这个目标,无疑精心算计过,是一个精明的政治策略,目的是化解中国目前由中美关系恶化而导致的凶险地缘政治环境,在美国和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间打上一个楔子。也就是说,习近平的碳中和承诺,不能单单从气候和减排的角度考量,更多出于地缘战略目的,是一个地缘政治行动,就此而言,它是
北京的气候"政治武器",欲达到以下几方面的效果和作用。
第一,凸显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负责任大国的道义形象,抢占气候政治的制高点,为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气候"内容。
中国在过去的崛起中一直受困于软实力,由于中西政治制度的不同,特别是习近平上台后对内实行的高压统治和对外的"战狼"做法,让中国的国家形象一损再损。北京虽然不断宣称自己是一个负责任的政权,不会向外推销和扩张中国的治理模式,但由于劣迹斑斑,其他国家很难信任北京的说辞。如果中共的统治方式和手段不改,中国的软实力将始终不能提高,在国际和全球事务中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就难以建立起来,从而,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能得到其他国家尤其西方的呼应。
要改变这种道德亏损的困局,气候问题是一个着力点。毕竟气候问题关乎全人类的福祉,而相对西方的民主体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半民主或威权体制,中共的专权制度在治理环境和降低碳排放上,确实有一定"优势"。这或许是习近平敢承诺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底气"所在。距离这一目标还有40年,中国未来是否能如期完成该目标任务,虽然也很重要,但对习近平而言,这不是提出承诺的关键。因为40年内各种可变因素太多,或许中共届时能否还存在也是一个未知数。习近平考虑最多的是当下,他需要借这个承诺而扭转中国所处的被动局面,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让国际社会看到,至少在气候问题上,中国愿听从国际社会的意见,和世界各国合作解决气候变暖。相反,美国已经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于是在和美国的比较中,中国凸显了自己在气候问题上的道德高地。
第二,分化欧盟和美国在遏制中国上的联手行动,减少西方合围对中国产生的冲击。
习近平联大提出碳中和承诺,很大程度上着眼于分化西方特别是欧盟和美国对中国的联合围堵。在中西政治制度对立,地缘利益冲突的背景下,由于美国已经挑起了和中国的全面对抗,且胁迫其他西方盟友共同围堵中国,北京最担忧的是欧英日澳等美国盟友抵制不了华盛顿的压力,联手同中国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新冷战。若出现这种情况,对北京无疑会是噩梦。因此,北京的对外
政策首要目标是在不能改变华盛顿遏制中国的前提下,分化和瓦解美国组建针对中国的新冷战联盟,重点是争取欧盟和美国适当拉开处理,不参与围堵中国。
相对五眼联盟的其他四国和日本,欧盟的独立性更强,体量和影响力更大,对中国更重要,而欧盟的决策机制本身,亦让中国有机会打入其内部,使它难以形成针对中国的共同行动。所以只要欧盟和美国不站在同一战壕,中国和美国的对抗就还有回旋余地,有可能打破其围堵。而撬动欧盟疏远美国的最好政策工具,是
碳减排。再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全球性问题比起气候变暖对欧州的威胁大了。事实上,气候变暖对五眼联盟的英国、新西兰以及非成员的日本等岛国来说,甚至比欧盟受到的威胁还大。此外,世界其他的低地和海岛国家,也共同面对这一威胁。所以这些国家对气候变暖有共同的要求和呼声,希望能达成一个减排的全球方案。它们在这点上和美国分歧很大,中国如果能够呼应它们的要求,一起推动减排,势必将孤立美国,从而换得它们在响应美国遏制中国的号召上退让。
尽管美国和这些国家在价值观和治理模式上一致,然而中国作为最大的碳排放国,其气候行动直接关系全球气候治理的成败。据估计,中国如若实现承诺,40年后全球变暖幅度将降低0.2到0.3摄氏度,从而会避免许多气候灾难,而它们直接威胁许多国家的生存。因此,为鼓励中国在气候问题上合作,上述国家特别是欧盟很难和美国一条心来遏制中国。纽约时报对此就看得很清,该报的一篇报道表示,中国承诺在气候问题上采取更多行动,至少可以抵消中国在欧洲及其他地区激起的愤怒情绪,这些问题包括在
新疆和
西藏的压迫记录、在喜马拉雅山和南海的领土冲突,以及对
台湾的军事威胁和对习近平承诺2060碳中和 专家盼实际行动
香港自治的全面镇压。
第三,中国也将通过气候政治,把印度拖入一场长期的气候竞赛中,削弱印度的国家实力及其对中国的战略威胁。
基于印度不输于中国的人口和发展潜力,一旦印度的经济发展起来,将会构成对中国长期的地缘战略威胁。眼下两国的边境对峙很可能是长期地缘竞争的起始。北京认识到这点,因此要趁着中印经济实力的差距,让印度和中国承受同样的气候压力,使得印度在很长时期内在经济上无法赶上中国。
中印差不多有着同样的起点,环境污染同样严重,但由于中国较早推进改革以及在改革中采取牺牲人权和环境的办法,率先发展起来,印度则在近10年才发展得较快,但中印两国的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中国现在已经进入了环境治理和修复阶段,印度处于粗放发展阶段,其环境污染和面对的环境压力比中国还严重。如果印度不采取和中国同样的减排行动,印度将会受到西方更多的指责,如果和中国一样,它的经济将很难承受减排压力。故按照正常情况,印度在和中国的环境竞争中,会处于不利地位,拖累经济发展的步伐,导致其要用更长的时间才可能赶上中国。
可见,习近平的最新气候承诺是一着聪明和适时的棋。不过,对国际社会来说,不管北京出于怎样的政治算计和考量,必须紧盯着这个承诺,并且要见到成果,不能让北京空有决心和口号,蒙混过去。西方国家特别是欧盟可以借力使力,即只有看到北京具体的减排行动和效果,才不参与美国对中国的围堵。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